中国移动发布和对讲终端 用户5年达千万级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申晴 2017.04.25 12:06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17年4月25日,中国移动举办“对讲无界,智造有方”和对讲自主品牌对讲终端产品发布会,共发布C、D两个系列共4款终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政企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冰表示,此次终端的发布实现了对讲产品从基于语音通信的简单指挥系统,到全媒体、可视化、基于地图的综合功能的拓展。此外,中国移动的对讲终端将与行业方案相结合,深入服务行业客户,这为后续业务提供了无穷想象。

在发布产品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宣布了对讲产品的“小目标”:2017年实现百万级用户增长,5年内达到千万级用户规模。

4G让对讲业务焕发生机

对讲机是一项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业务,1940年摩托罗拉研制出第一台手持式对讲机在美军中开始使用,2000年美国移动运营商Nextel在公网中提供PoC业务,将对讲业务带入了公众用户视线。虽然与个人移动通信业务相比,对讲只能算作小众业务,但是其用户稳定,价值较高。美国运营商曾经做过统计,在其公网用户ARPU值为80美元时,对讲用户的ARPU值高达200美元。

如今,全球4G网络高速发展,低延迟、高速率、广覆盖的网络,为对讲业务赋予了新的契机,而中国移动认为,对讲业务将在LTE网络的助力下绽放出新的光彩。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151万座基站,覆盖人口超过13亿。“今天定义的对讲,不再是覆盖距离只有1.6平方公里的模拟对讲,而是可以到达4G网络所覆盖的所有地方的广覆盖对讲,有网络就有对讲,用户无需自己建网。”魏冰表示。据悉,此前的模拟对讲覆盖范围只有1.6平方公里。

借助4G高速发展的机遇,中国移动面向行业数字化市场深入拓展,基于LTE公网的对讲产品逐步进入传统的集群对讲领域。此次C、D两个系列4款终端的发布,就是中国移动初战取得的成果。

据悉,中国移动此次发布的自主品牌和对讲终端不同于之前的定制产品,价格极具竞争优势,深度融合中国移动和对讲业务核心能力。

本次共发布C、D两系列四款终端,基础版C系列语音对讲加定位能力的功能设计,完全满足了用户的调度管理需求。视频版D系列增加了一键图像、视频拍摄回传能力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对讲体验。

新款终端不仅在功能上进行了创新,性能上也具有大幅提升,C、D系列均采用耐磨机身工艺,IP54防护标准,具有超长持续对讲时长,快速呼叫应答等特点,各项指标均经过严格测试,能够轻松应对各种行业客户使用环境。

重新定义对讲

“智慧政企、匠心智造,重新定义对讲”是此次中国移动全新和对讲发布的主题,而“重新定义对讲”也成为此次发布会中国移动重点着墨的一个主题。

首先,新的对讲机速度快。4G有多快,对讲就有多快。中国移动曾在2016年底做了全网4G测速,整体下载速率达到40Mbit/s,因此和对讲的速度也可达到40Mbit/s。

其次,实现了从语音到全媒体、可视化的拓展。和对讲超越了原有语音的范畴,不断向多媒体方向进展,无论文字对话,还是语音对讲,亦或是照片上传、视频通话,都可以实时报送到信息中心,其中视频通话能够较好地反映现场状况,为指挥调度提供强大的能力。

再次,从集群指挥调度迈向综合应急指挥全套解决方案,支持综合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和对讲嵌套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不同单位、不同地方的领导在一起观看现场情况,通过将不同地方的摄像传输过来,实现一线视频的实时共享。此外还有基于地图的整体调度,可以基于地图、结合现场状况,实现人员的指挥调度。

“从简单的基于语音的指挥系统,向全媒体、可视化、基于地图的综合功能拓展。”魏冰如此总结新一代对讲产品的特点。

与行业用户深度结合

向行业市场进军、与行业用户密切结合,是本次对讲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魏冰表示,和对讲实现了从单一的对讲工具向“对讲+行业”的过度。该产品广泛面向行业用户,任何行业用户的需求都可以嵌入其中,以深度契合用户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保险定损、城市执法、铁路巡检、市政养护、监狱管理、景区维护等方案,以把对讲业务嵌入到流程中,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方案

例如,在保险定损方面,中国移动的定制化方案已经在中国人保得到了应用,该方案可以将定损工作从前端转移到后端定损中心,前端工作人员手持和对讲设备,拍照片、录视频,传送到后端由后台进行定损。系统可以实现人脸鉴权,给图片、视频加上水印,并进行强制认证,通过前后台联动,实现协同定损,而基于位置的监控、基于电子围栏的保险人员调度,更是提高了定损效率。

为了更好地面向行业用户提供服务,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环境,表示将联合终端、模组厂家,打造功能更强、更低成本的终端。同时,还将支持开放的API,为特定行业的功能集成和嵌入提供入口。

“此次自主品牌终端上市完善了和对讲终端业务体系,结合云化平台,入驻平台等方式,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为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产品体系,打造定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于聚焦行业数字化市场,促进产业生态打造,实现中国移动向数字化服务运营商快速转型具有助力作用。”魏冰表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