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宿中报看趋势 价格战难长久,行业当回归理性

作者:耿鹏飞 责任编辑:耿鹏飞 2017.07.17 01:23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7月13日晚间,网宿科技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7年1-6月净利润为3.51亿元~4.69亿元,较去年5.86亿元,下降20.00%~40.00%。

网宿财报.jpg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2.jpg

CDN行业赢利者  凤毛麟角

在国内,尽管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涌入CDN行业,希望在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到目前为止在CDN产业中赚到钱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即使在全球范围,在CDN市场获利者也是寥寥无几。

这也意味着,在价格乱战的CDN市场,网宿科技依然能够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壁垒实现大幅盈利,成为中国CDN市场中唯一盈利的云服务厂商。

对此,网宿科技董秘周丽萍表示,在如此恶劣的竞争压力下,网宿科技依然能够实现全行业唯一盈利,展现出了公司强大的规模优势和产品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进步,引领CDN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十多年以来,网宿科技一直是全行业唯一盈利的公司。即便是在市场参与者一窝蜂上来进行自杀式降价的背景下,网宿科技依然保持理性,推出适应不同阶段的市场策略。

在笔者看来,“价格战”对于整个CDN行业而言,有利也有弊。从某种意义上在这个行业的洗牌期,暂时的净利润下滑亦在情理之中。能在价格战的连番大战中幸存下来,已属不易,而网宿能做到持续赢利,不更加佐证了其在CDN领域的不可撼动的老大哥地位吗?

价格战  难以持久

从目前看来,自2014年阿里云进入CDN领域,公开挑起价格战后,腾讯云、金山云、迅雷、Ucloud、七牛等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型云服务商,都前仆后继地的加入进来,以求分得一杯羹。

据粗略统计,2017年上半年的国内云计算市场,连续发生了至少11起大笔投资事件,其中对外公布的融资总额超过了50亿元:华云D/D+轮加起来共计15亿元,青云的D轮10.8亿融资,UCloud  D轮融资9.6亿元,EasyStack完成了C轮融资5000万美元,此外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等也相继完成了不同轮次的融资。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尤其是云公司为了做大营收继续融资,更不惜高买低卖CDN,从而令市场竞争更加混乱。这种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做法,自然难以长久,而且也使得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当降价几近于负毛利状态时,价格战的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这种恶性竞争也令进入者看不到盈利前景。但风险投资对项目的回报能力和回报时间是有要求的,最终都需要有退出路径,比如通过并购或者通过上市,无论哪种推出对CDN企业的盈利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因此,紧靠风投资金砸钱抢客户,很难在竞争中突围。最终,市场会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竞争性平衡,各类需求会聚集涌向规模、技术、服务更具优势的服务商,CDN行业将从战国时代进入整合时代,未来有可能会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利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在企业没能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之前,企业不是在创建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如果看不到获得利润的希望,这样的模式恐怕很难有好的结果。”

在今年的亚太CDN峰会上,网宿科技营销中心总经理孙靖泽接受采访表示,5T将是国内CDN企业的规模门槛,这种近乎以负毛利方式打的价格战,最早在今年底就会见分晓。

2B市场不同于2C市场

据了解,消费市场与企业级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客户购买心理和决策逻辑。在2C市场,用户较为感性,对低价、补贴和花哨的玩法比较感冒。而2B的企业级市场的购买者决策更偏理性,以免费、低价为噱头,靠烧钱获得用户的玩法并不一定适用,反而适得其反让看重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的企业级用户心存戒备。

2B市场以得用户者得天下,而在2C市场则如攻城拔寨,需各个击破。因此,互联网云厂商在2B的CDN市场中,依然盲目照搬2C市场最简单粗暴价格战方式,拉拢客户,自然难以长久。

我国云厂商多以公有云服务为主。其公有云服务售卖多采用线上为主的营销方式,主要服务于对定制化需求较低的企业,而对于企业要求服务更高的专有云服务时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传统的CDN服务厂商以网宿为代表,则主要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CDN服务。

目前,CDN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市场对CDN服务商的节点数量、带宽规模及冗余、业务种类、技术领先、稳定性、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搭建一套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CDN平台远比一套云计算系统要难得多,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MEC + CDN 将成一大主力战场

此前,CDN的盈利模式在于从宽带运营商大批量采购带宽,自己搭设服务器,架构CDN系统,然后动态调节带宽,并出售给其他需要的公司。不过,伴随着互联网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CDN技术已经经历了一系列进化历程,CDN从最初的内容缓存,升级为动态加速、安全加速,目前,CDN已经能够实现部分智能计算功能,正在向边缘计算时代迈进。

如果将云计算比作是人的大脑,而MEC则为神经末梢,大脑负责统筹调度和高效计算,而神经末梢则负责收集各种信息的载体。CDN则负责内容的边缘存储并以最快的速度分发至用户侧,为用户提供极致服务体验。如此以来,MEC与CDN边缘存储分发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天作之合。而这与网宿推出的社区云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了。

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大约将会产生260亿的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达1.9万亿美元。而IDC发布的相关数据预测,到2019年,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到2025年,物联网将产生95%的实时数据。将网络功能边缘化,这或是未来5G、IoT时代的一大主力战场了。

虽然云服务商侵入CDN市场,但以云主机为主打产品的云服务商在云的基础上延伸出CDN服务,偏重于集中式架构,受制于此,在边缘计算承载上存在不足。

以CDN为主打产品的云服务商一开始就是分布式架构,是“集中+边缘”的模式,节点数量够多够广,离用户更近,能实现短路径的内容分发以及更快速的响应。这方面,以CDN起家的云服务企业可能拥有更好的基础。

我国CDN市场空间巨大

思科VisualNetworkingIndex(VNI)发布的预测报告也显示,到2020年,全球IP流量将是现在的近三倍。此外,随着4K、视频、直播、VR等应用的爆发,以及设备互联的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的高频交互越来越普遍,这会大大增加CDN服务的需求。

研究机构MicroMarketMonitor的数据显示,全球CDN市场规模预计2019年将达到121亿美元,超过50%的互联网流量通过CDN进行加速。

根据Information Telecoms & Media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CDN市场相对成熟、饱和,市场渗透率超过50%,但中国的渗透率仅有7%~8%,未来五年国内CDN行业将会高速增长。

总结

结合上述分析,价格战不会长久,而云服务厂商部署CDN市场也并无明显优势。5G、IoT时代,MEC+CDN将成一大主力战场,更加的弱化了云厂商的先天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的CDN市场依然发展空间巨大。

不可否认的是,价格战对于网宿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润回缩再所难免。但如果仅以一时的利润高低就妄言大势,未免有失偏颇,太过武断了。大浪淘沙,未来CDN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在经历一番洗牌后,行业当会趋于成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