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笔者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拿手机当公交卡刷,而且笔者清晰的看到手机界面有公交卡的图片。之前笔者在地铁也看见有人这样刷手机进站,开始以为是人家把公交卡塞到手机卡套里为了方便,当时笔者还在心里暗暗的“怀疑”,这样的话公交卡不会消磁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OUT了,心里边把自己 “鄙视”了一遍。今后,公交卡也不用带了,只要一部手机,真是厉害了,word移动支付。
之前我们出门逛街,现金、银行卡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出门逛街,一部手机就足够了。大到商场,小到地摊,移动支付随处可见。
其实,移动支付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笔者第一次使用移动支付是在大学时期,最初只是为了淘宝方便,渐渐地转变成买电影票、充值话费这种事情。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场和饭店也开始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移动支付之风迅速吹来。以前出门担心钱没带够,现在是根本不用带钱,有手机就够了。
中国如今通过智能手机支付功能,迅速迈向无现金社会,且步伐领先全球。
今年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有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笔数由55.45亿笔增至1228.6亿笔,金额由10.75万亿元增至208.41万亿元,笔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75%,金额年均增长率超过165%,足以看出移动支付发展之快。
但是中国一些小县城移动支付还是不太常见,今年六月份笔者在老家买东西,付钱时发现没带现金,要求微信支付,老板娘极其不情愿,因为不会操作。还有一些老爷爷级的商贩,都不懂移动支付究竟是什么。因此,在移动支付盛行的时代,出门还是要随身带些零钱,以防万一。
《纽约时报》7月17日发表的长篇报道《在中国的城市,现金正在迅速过时》,记者Paul Mozur在开篇写到:
在中国,一个大胆的经济现象正在发生。
报道称,中国正在抛弃纸币和硬币。几乎所有住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支付一切。在餐馆,服务员会先问“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然后才会问“还是用现金和银行卡?”而仅仅在三年前,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现金。
近些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火爆,支付宝和微信在海外市场的扩张目前来看还是走的比较顺利,7月10日路透社称,硅谷初创公司Stripe已与中国数字支付提供商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商家可以使用其全球平台接受中国消费者的付款。
移动支付在国外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比如美国的PayPal,英国的world pay,加拿大的Alert Pay等等都是这些国家本土的移动支付企业。大部分企业的成立时间也不比支付宝时间短,所以用户的转化支付宝还要下更多的功夫。
但有据数据显示,First Data服务的商户高达400万,而苹果的移动支付服务人数是450万,这说明,未来,在美国支付宝的实力足以和Apple Pay相抗衡。这是支付宝进军美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移动支付的崛起也代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步走向移动化生活,商贩的二维码支付、超市的扫码及阿里的无人超市,都是移动支付普及的最佳案例。总的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是极好的,便捷了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