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电视台提前40秒发预警,AI可以做的还不止如此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7.08.10 09:44 来源:酷云互动

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省市,震感明显。

据小酷了解,汶川县电视台在地震前40秒就发出预警提示;第一个发布地震消息的竟然是一个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技术正在改变更多。

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预警

有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如果如果能在地震发生时提前3秒,伤亡人数可降低14%,10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

同属阿坝州的汶川县电视台提前40多秒弹出预警画面。

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变成一段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画面,正在从40多秒开始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进行到38秒左右时,房屋顶部的吊灯开始微微晃动。

汶川电视台能够提前预警得益于和汶川县电视数字终端相连接的ICL地震预警系统,这套系统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及其团队研发。

一旦发生地震,电视信号会自动切断,发出警报,提醒市民撤离。该系统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倒计时,“信号和声音都很稳定”,当倒计时结束后,就切换回原本的电视画面。

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通过手机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19秒为陇南市发出预警。而这次预报,其实已经是这套系统第38次成功预警我国的破坏性地震。

地震预测,算法必不可少。

其中,实时震级计算则是整个地震预警系统中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目前,国际上也已发展了实用的实时震级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与周期/频率相关算法,与幅值相关的算法,以及与强度相关的算法。

ICL预警系统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同步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牛掰吧。

人工智能机器人25秒出稿

九寨沟县8日21时19分发生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仅用25秒出稿,540字并配发4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8大项。大致是这样的:

接下来看看这篇报道的全文:

中国地震台网的写稿机器人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研发的,该机器人会根据本地数据网络,和接口调用、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自动写稿完成地震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短信、邮件向公众快速报告。2016年开始投入测试,现在已经开始接入了各种平台。

当然,这并不是国内首创,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就曾使用机器人,花3分钟写了一条地震新闻。

这样下去,小编就可以光荣下岗了。显然,对于地震、财报、公式化等稿件,交给机器人代替已经不成问题。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还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最后,再次为震区的人们祈福,不远的将来天灾可预测、技术保平安。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