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8月17日由TD产业联盟和《移动通信》杂志举办的“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5G的使能技术包括SDN、NFV、Clouds、MEC、网络切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六大核心。这其中,SDN/NFV是5G网络创新的关键,因为其能满足5G对网络的期望,即5G网络要提供差异化新业务、提供足够的包容性/灵活性、提供水平集成的云化网络架构。与此同时,5G又是全面引入SDN/NFV、云计算,实现网络重构的最佳机遇和抓手。
谈及4G承载网络如何向5G承载网络演进,韦乐平表示可分三步,第一步,网络功能软件化和虚拟化乃至云化,硬件也需要标准化;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CU分离)。第二步,网络功能模块化,可灵活调用;网络功能架构重构,适应5G业务的需要。第三步,业务功能微业务化,凸显其原子化、组件化、敏捷化和轻量化特征,进入虚拟化的高级阶段;应用也应该容器化,架构简单,性能接近裸机,同时扩展性迁移性好,部署快,效率高;网络切片化和MEC,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和应用。
谈及未来5G核心网架构,韦乐平分享自己的思考。他说,5G核心网架构应该简化,因为从2G到4G的时候做得是加法,网元、接口和信令等不断繁衍,这就造成新特性/功能/应用等引入很慢。所以5G核心网应该做减法。5G核心网可能仅考虑NR与4G间的互操作。运营商可以通过CU分离和控制面融合达架构进一步简化。
同时,5G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原子化和可编程化能支持网络切片和灵活敏捷定制;另外,用户面需要超扁平化分布部署架构才能大幅度减少端到端试验,促进C/U分离。最后,核心网需要一个全连接的融合平台,具备接入各种制式的能力平台,包括固移融合。
当前,有说法认为云计算将走向雾计算。韦乐平表示,雾计算驱动力是为客服云计算位置过高给某些物联网带来的性能损伤和运营问题,将云端的IT资源下沉到网络接入、网络边缘乃至终端,从而改进延时性能、加快响应时间、环节带宽和IT资源压力。雾计算是2009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等提出,也是靠架构上的“分布式智能”,将云端的计算、存储和某些网络资源下沉到接近网络用户处,为用户提供“就近服务”能力。但其涵义不如MEC明确,更加宽泛,覆盖范围也更加广。
对于当前热门的5G承载网,韦乐平表示,为了满足5G时代的低时延、高带宽和灵活多样业务的需求,5G承载网需要向分布式、虚拟化、云化、可编程的方向演进。他认为,构筑单一的5G统传网(xHaul)是关键,运营商可以将回传和前传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承载传送网。因为统传网有利于简化规划、设计、运维,提供定时,也易于通过IPv6分段路由提升网络扩展性和灵活性,协助运营商实现分布式智能和集中编程间的最佳平衡。在韦乐平看来,WDM-PON和IP+Optics是两种可满足前传带宽和延时要求的候选方案,与现有网络状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