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17集微半导体峰会今日亮相厦门海沧。此次峰会集聚超过100家国内外半导体公司CEO,200家参会企业,50家半导体主流投资机构。旨在促进半导体企业与资本之间的交流,畅谈当下半导体行业现状,共话行业美好未来。
并购中的阵痛,聚焦行业反垄断
就在昨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中资企业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案,中国商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进行回应,称对敏感领域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是一国的合法权利,但不应成为保护主义的工具。据记者了解,这是27年来,美国总统第四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外资收购交易,且四次都与中国有关。在本次峰会上,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处长尹燕玲就指出,半导体产业近几年并购不断,在业内人士关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多关注行业内存在的垄断问题。
尹燕玲表示,今年恰逢中国反垄断法颁布十周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反垄断执法辖区之一。有统计显示,国家反垄断局依法审理案件1936件,其中半导体企业有关的占40%。商务部反垄断局秉承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原则,以反垄断法公平地适用于所有企业,无论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反垄断法保护的是市场竞争,而不是竞争者。既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又要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总而言之,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推动创新。
“中国半导体之父”的经验和思考
在峰会筹办期间,集微网收集百家CEO的一致建议,授予张汝京博士“终身贡献奖”,以感谢张汝京博士在中国半导体业中近17年的耕耘,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就了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基石。峰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为张汝京博士颁奖。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的张汝京博士在峰会现场回顾了自己自1974年进入半导体行业以来的职业历程。
目前,国内半导体芯片厂分布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开展,遍地开花是否产能过剩?张汝京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2016年国内生产芯片还不到需求量的15.3%,目前的增产远未达到饱和的地步。即使产能过剩,国内市场可以借鉴处理太阳能和LED芯片、照明产业的经验来化解,通过兼并重组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解决。当下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张汝京建议,最好的方法是引进国外的“老师傅”,积极培育国内新手,壮大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设立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由此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在技术来源于法律保障方面,张汝京建议从国外合作伙伴处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同时积极开发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最终有足够的专利和授权的IP保护自己。 还要注意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及法务团队来排除外部不良干扰。
张汝京认为,中国半导体企业在面对海外并购案时,机会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为了快速的获得产能、技术、市场、人才、专利保护等,找到好机会和标的公司,收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中国的出资方设限,但还是有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国家可以开展并购。注意不要“打草惊蛇”,以免因树大招风而引起别人过度防范。或者换个思路,可以联合友好的国外公司,先并购,再协商。并购后还需注意不同文化的融合,当地法律的约束等。
集成电路产业的海沧特色
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总经理王汇联以《结合区域资源,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差异化路径,夯实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工业体系》为题为与会嘉宾来了精彩报告。中国半导体看似站在风口了,能飞得起来吗?在王汇联看来,集成电路技术转移的“雁型模式”与中国的发展节奏不吻合。所谓雁形模式理论,是指依据技术差距论,对于早期模仿国可能向后进模仿国发展贸易,形成与创新国相关对应的理论格局。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必然的,符合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设备和材料)研发投入平均值 2.14亿,占营收12%,制造公司平均值6.47亿占营收8%,均处于较低水平。资本属性决定了基金需要回报,而集成电路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但中国的IPO市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王汇联指出,我们要学会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善用地方政府资源。王汇联表示,厦门海沧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将以制造业为先,夯实集成电路基础工业体系,以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承载区为重心,发展具有厦门海沧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宣布正式启动,共76家联盟理事成员。中国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创新发展、反垄断等问题也无法忽视。但无论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都没人能阻止它的到来。就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