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V商用进入快车道 移动、华为、奥迪等六方打造无锡样板

作者:黄海峰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7.09.18 10:1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物联网发展看NB-IoT,车联网发展看LTE-V。

共享单车“风口”似乎已过,而下一个交通领域“风口”是车联网。在车联网领域,尽管谷歌、百度对无人驾驶投入不少,但无人驾驶离大众尚远。而采用了运营商蜂窝网络的LTE-V技术,带来交通安全和效率的提升,被认为是离用户最近的创新,也是无人驾驶必须经历的前一个阶段。

在刚刚过去的今年9月10日~13日召开的“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以下简称物博会)上,LTE-V商用样板落地无锡。公安部交科所、中国移动、华为、中国一汽、奥迪(中国)和无锡交警支队等六方跨界联动,在实际道路上开展的LTE-V2X车联网实车展示及试点体验活动,实现LTE-V商用样板落地无锡。

据了解,这是一次六方通力合作典范。合作背后是各方对LTE-V的认可。据笔者了解,中国移动李跃总表态要重点加速“红绿灯”上车(LTE-V功能之一),2018年选择几个城市规模实现;汽车行业泰斗李骏院士在央视财经频道上表示“我们推的就是LTE-V”;工信部闻库司长认可LTE-V在辅助驾驶阶段的效果;公安部交科所大力推LTE-V,明确2018年将实现规模商用。

记得去年9月,LTE-V在3GPP的标准冻结,且在杭州G20峰会精彩示范,得到央视等诸多媒体报道。当时笔者还写了报道。去年11月,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复5905-5925 MHz总共20MHz用于LTE-V直连技术试验验证。标准与政策的一小步,带来产业的一大步,中国车联网开始起飞。

之后笔者在日本MBBF2016、西班牙MWC2017等多个重磅展会体验了LTE-V演示,不断得到LTE-V发展的好消息。那么,此次无锡的LTE-V六方演示有哪些成绩?发展一年多的LTE-V到底进展如何? 

展示分两大类,体验效果好

众所周知,LTE-V是我国主导的基于LTE蜂窝网络的下一代车对外界信息交互(V2X)技术,按照全球统一规定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之间组网,构建数据共享交互桥梁,助力实现智能化的动态信息服务、车辆安全驾驶、交通管控等。

此次在实际道路上开展的LTE-V车联网实车展示及试点体验活动,依托公安部、工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支持的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启动建设,由六方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探索设计研发,在国内率先实施“实车实地”测试。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示共分“红绿灯车速引导、路口信息推送到车(V2I,车路协同)”以及“紧急刹车、超车告警、路口防碰撞(V2V,车车网联)”这两大类。

在第一类的车路协同(V2I)展示方面,中国一汽、奥迪(中国)车内的车载终端(前装并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和中国移动的后装智能后视镜实时将路口的交通控制信息转化为出行服务信息,及时精准推送给驾驶者,有助于驾驶者提高对路况的全面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分场景看,LTE-V技术一是实现红绿灯灯色等通行状态实时推送显示(这就是李跃所提到的“红绿灯上车”)。基于GIS可视化实时显示前方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灯态、红灯倒计时间、路口各转向车道排队车辆数/长度等,并融合获取的交通状态,提供建议行车车速。

车辆显示路灯     实际路灯 


二是实现实时路况视频车内动态点播推送。驾驶者可以根据行车需要进行点播,或采取定制化自动接收的方式,获取前方或下游红绿灯路口的车辆排队、拥堵的实际场景视频,全面“用眼”真切感知前方路况。

三是实现交通管制/事件信息实时共享推送。行车体验途中,如遇道路施工路段、临时交通管制情况、交通事故、拥堵事件等,第一时间在车内就可以提前获取到预警提示信息。

第二类展示是车车网联(V2V)应用试点。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国一汽集成了北斗高精度增强定位技术。在中国一汽的多车体验演示过程中,智能网联车辆将感知周边车的行驶状态、识别潜在冲突,及时进行动态感知和交互通信进行预警,高效提升安全辅助驾驶能力。

具体的演示场景包括一是刹车/靠近实时预警。在行车体验途中,当遇车道前方车辆刹车或跟车过近的情况,或是靠近前方临近车道车辆时,智能网联测试车辆将会及时得到预警提示。

二是路口交通冲突预警。在接近路口过程中,如遇相交道路车辆可能会有交通交织并道、通行冲突时,第一时间预警提示信息会推送给驾驶者。

三是优先通行服务。在并行超车或特种车辆优先通行需求情况下,驾驶者可通过车载终端向前方车辆发送优先快速通行信息,互为警示提醒。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国一汽、奥迪(中国)车内的车载终端(前装并集成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国移动的后装智能后视镜结合,可实时将路口的交通控制信息转化为出行服务信息,及时精准推送给驾驶者,有助于驾驶者提高对路况的全面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从演示效果看,LTE-V车联网不再是展厅或者封闭环节的演示,而是真正“上路”了。在笔者看来,此次演示要比李彦宏在北京五环的“无人驾驶秀”更有价值,因为真正打通了政府管控的交通信息壁垒,得到各方认可。LTE-V得以“一路通畅”。

从测试到实际路演,支撑明后年规模商用

据悉,此次无锡LTE-V商用演示,是由华为提供LTE-V通信技术及产品,中国移动搭建了中心平台、路侧管控设备、智能网联汽车之间的LTE-V无线通信网络。再通过六方的合作,率先实现了实时、高可靠的数据精准交互和视频动态调用。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在实际道路通行的重要场景中,路口控制红绿灯的“信号机”是与车辆交互通信的核心设备,而此次试验打通了道路设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信号机”,促进了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向公众开放。

从技术标准和研发方面看,有业内人士分析,本次LTE-V体验活动开放测试道路的交通管控设备系统资源,意义巨大。

一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共享,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二是成功探索并试点验证了道路交通信号机开放数据接口、互联通信协议、视频交通感知交互协议、LTE-V通信协议、车辆安全认证、车载终端无线通信、北斗高精度增强定位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内容,为下一步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接地气逐步研发相关配套产品、引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树立了样板。

从实际商用角度看,本次在开放道路的LTE-V实车实测的体验,路侧交通控制、无线通信设备、车载终端等,全部基于现有成熟的商用设备和系统平台,进行深化拓展研发和产品试用,高效响应了车联网技术产品快速部署、规模商用等业界诉求,为车联网相关配套新产品的创新应用、成果转化,探索并打开了全新的产业化快速发展局面,极大的加速了车联网业务的开展与普及。

总结可知,六方联合演示,一方面打通了道路设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信号机,促进了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向公众开放。另一方面,LTE移动网络已经完全覆盖全国城乡道路(我国三大运营商建设了约300万座4G基站),车企在终端应用层的配套、后装终端的出现,使得产业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信LTE-V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规模部署并快速走向商用。正如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人士所说:“六方共同打造的智慧交通V2I和V2V全场景大规模开放道路体验,覆盖前装和后装市场,代表着LTE-V商用样板落地无锡,也代表着LTE-V的‘端、车、网、道’全面做好商用准备。”

下一个风口,千亿元市场大幕拉开 

随着人车、车车之间连接数的不断增加,车联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预测,全球车联网连接数约为9000万,到2020年会达到约3亿,而2025年会达到10~12亿(包括车与车、车与路)。车联网带来的数据增值服务将达到千亿美元量级。

但纵观整个ITS智能交通领域,美国主导的802.11p标准(DSRC,专用短距通信)一直是主流。到了现在,基于4.5G蜂窝网甚至未来5G的LTE-V表现出强大优势,可能后来居上。据悉,和802.11p相比,LTE-V因为有基站介入协调资源分配,抗干扰能力大幅提高,尤其在车辆密集场景具有802.11p不可比拟的优势。
    事实上,堵车时车辆行驶缓慢(车辆密集场景),人们是非常需要辅助驾驶/自动驾驶。LTE-V相对802.11p技术上可更好满足高密度场景,其价值已被一些领先运营商和车厂以及汽车电子厂商认可。

尤其是LTE-V面向5G,对无人驾驶意义重大。如在时延方面,5G网络环境下,智能汽车反应时延很低,从发现前方有状况到自动实施紧急制动的过程,车辆移动的距离仅为2.8厘米,大大提升安全性能。

基于此,5G汽车联盟(5GAA)的成员,包括爱立信、英特尔、华为、诺基亚、高通、奥迪、宝马集团和戴姆勒等行业领先公司,合力推动LTE-V产业发展。
    回顾可知,在标准方面,2015年初,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启动LTE-V的标准化工作,我国大唐电信、华为等企业作为主要报告人积极参与其中。在2016年12月维也纳举办的RAN#74次全会上华为、大唐、LG和高通等公司纷纷梳理5G eV2X业务需求,抛出各自对LTE-V增强和NR based V2X后续工作的proposal,英特尔也提出了后续基于LTE-V进行定位增强的立项申请。

2017年3月,3GPP完成Release14 LTE-V核心标准制定。国内在工信部、交通部等主管部门积极指导,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紧密配合下,也将于2017年底完成LTE-V标准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等工作。

我国政府还在加油鼓劲。2017年9月7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加大关键产品研发攻关力度,完善测试验证、技术评价、质量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LTE-V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部署和应用,推动5G与车联网融合发展。”

实际上,我国企业和科研单位正跨行业合作,四方面推进LTE-V应用推广。一是华为、大唐电信等通信企业积极开展LTE-V终端产品研发。大唐电信已在2016年发布LTE-V测试芯片,华为计划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LTE-V测试芯片,高通计划2018年下半年发布LTE-V商用芯片。

二是汽车厂商、零部件厂商和科研机构布局V2X上层应用开发与实现。一汽、上汽、长安汽车、北汽、长城等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设计开发了覆盖多种路况、工况的V2X应用场景,东软、北京星云互联、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零部件及科研机构加快软件协议栈和接口的开发与实现,基于底层LTE-V技术开展研发测试工作。

三是跨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示范。如中国移动、上汽、华为等在杭州云栖小镇、上海嘉定开展LTE-V安全预警应用示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移动、华为和一汽等在无锡开展红绿灯诱导通行、路口交通冲突预警等应用示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华为在北京通州测试场开展LTE-V应用示范等。

四是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LTE-V技术成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跨行业企业初步构建了V2X实验室仿真测试环境,开展LTE-V的应用功能、性能、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

从全球发展来看,欧洲的德、英、法三国立法规定5.9G频谱可用于LTE-V V2X,海外沃达丰、德国电信、Orange、NTT DoCoMo、软银等大运营商,以及德国大众、路虎等车企都对LTE-V有浓厚兴趣。就在2017年2月的MWC上,Vodafone就联合华为等演示了LTE-V。
   其他一些汽车电子厂商如博世、哈曼、电装、大陆等也对LTE-V十分感兴趣,日本DoCoMo和denso(电装)正在研究LTE-V。而且,5G的相关研究也正在进一步落地LTE-V。

由于在标准化之后,LTE-V通常需要约一年的时间实现商业化芯片组生产。业界初步推断,中国LTE-V预计到 2018-2019年商业化。如前所述中国移动2018年会选择几个城市实现LTE-V商用。公安部交科所明确信号机规模开放计划,2018年将实现规模商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LTE-V正快速发展走向成熟,并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面对机遇,运营商、车企、设备商等车联网产业链企业,要积极实践不等待。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