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手机大战开打 厂商趋之若鹜挑战几何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7.10.24 06:54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CEO雷军带来了小米概念手机MIX。雷军说“这是一部不计成本”而研发出来的产品。也就是这次发布,小米首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尽管小米用各种非常规的技术来包装,但小米MIX并没有成为全面屏的标准。不过小米取得的成果是,全面屏这一概念非常适合于中文理解并迅速普及,成为普通消费者第一时间接受的一个概念。

市场爆发 千元机有望助推销量

全面屏手机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产品。早在三年前夏普就推出了全面屏手机EDGEST302SH,随后夏普还推出了更为业内熟知的Crystal系列。在这一系列中,为了进一步在顶部实现无边框的视觉冲击,夏普开始引入骨传导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听筒,前置摄像头也随之转移到屏幕下方,并利用玻璃导角的光线折射“放大”显示范围,达到近乎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市场也逐渐开始教育用户“高屏占比”的价值。

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夏普的核心技术在于做屏幕,诉求的是屏幕技术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所以投入的资源较为单一,再加上受限于传统供应链而成品价格过高,全面屏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过多波澜。不过,随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一线手机厂商这两年在研发和营销上投入的加大,全面屏手机在今年进入了爆发期。

据相关机构统计,仅从今年9月开始,就已有超过7款全面屏手机发布,他们分别是小米MIX2、苹果iPhoneX、三星Note8、华为Mate10、vivo X20、金立M7、努比亚Z17S等。此外,华为荣耀以及魅族也紧随队伍之后,推出和即将推出屏占比更高的全面屏手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苹果全面屏手机iPhone X发布后,国内一家名为糖果的手机品牌推出了全面屏手机SOAP R11,售价899元,进而打响了全面屏手机普及的“第一枪”。

对此,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尤其是千元机,将会推高全面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并将在今明两年提升这种机型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

上述业内人士的预测并非没有根据。据Sigma Intell的预测,搭配18︰9比例屏的智能手机在2017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5亿—1.6亿部,约占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0%。而到了2020年,搭配18︰9比例屏的智能手机则有望占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0%。

厂商趋之若鹜 优点与缺点并存

与诸多产品一样,作为全面屏,其既有优点的一面,也不乏缺点。这里我们先看优点。

首先是显示效果更加惊艳。不得不承认,相比普通屏幕,全面屏的视觉效果的确更具有冲击力,显示效果更加惊艳。目前全面屏设计手机18︰9的屏幕不仅弥补了全面屏手机“矮粗胖”的缺点,还让手机看起来更加纤长,使得手机更加惊艳更具有握持感。

其次是有效显示面积更大。得益于全面屏的设计,手机将会拥有更大的显示面积。以三星S8+为例,虽然它的屏幕大小达到了6.2英寸,但实际上它的机身尺寸比5.5英寸的iPhone 7 Plus更小。也就是说,全面屏可以让手机在保持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机身更小,或者机身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屏幕更大。

最后是为手机新的交互方式提供了可能。全面屏的出现,让手机厂商必须考虑手机交互方式的升级。首先是指纹识别到底是放在屏幕内还是背面,其次是诸如人脸、虹膜之类的生物识别技术,最后就是取代虚拟按键的全新交互方式。

针对上述全面屏的优点,有业内分析认为,现阶段全面屏的缺点或许更加明显。

首先是成本和产能。和普通屏幕相比,现在全面屏的成本和产能的确是个问题,尤其是iPhone 8采用的异形屏,直接导致了iPhone 8售价的上涨和前期供货不足(据说只有500万台)。

其次是更容易碎,即屏占比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碎屏风险的提高。

再次是维修成本太高。在成本和产能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全面屏手机的换屏成本居高不下。以三星S8+为例,其第三方的换屏成本已经高达2000多元,官方还会更贵,难怪有用户发出“换屏都不如换手机”的感慨。

最后是软件适配。因为采用了全新的屏幕比例,目前很多安卓应用还没有对全面屏做好适配,这势必导致用户在使用APP时,不得不忍受上下的黑边。不过如果真的存在黑边,那么全面屏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虽然优缺点并存,甚至缺点更为明显,但出于把握市场主动权和营销的需要,厂商们还是趋之若鹜”。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定义五花八门 标准亟待确定

除了上述全面屏的优缺点,尽管大家都在喊全面屏,但到底什么是全面屏,目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日前,荣耀总裁赵明在荣耀7X发布会上,给出了定义,即全面屏是指长宽比为18︰9,带来更高屏占比的显示屏。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全面屏应该是屏占比尽可能地接近100%,并非18︰9高屏占比就是全面屏。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全面屏手机,是被营销出来的,而不是技术革新的产物。”某业内人士直言不讳。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全面屏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屏占比。实际上,受限于技术水平,目前全面屏手机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没有能做到手机正面屏占比100%。现在大家所说的全面屏手机是指屏占比可以达到9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

记者从已经发布的一些产品发现,无论是三星Note8,还是苹果的iPhone X,以及vivo X20,抑或是售价不足千元的糖果SOAP R11,这些以全面屏自居的手机,无非是屏占比更高一些,显示比例由过去的16︰9变成了18︰9。与使用传统屏幕的手机相比,全面屏手机只是视觉效果更好一些,在打游戏和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看到更广的画面而已。

“在行业没有标准的时候,各厂商将推出自己的标准抢夺话语权,这便是真假全面屏之战的开始。而从9月底千元以下全面屏手机的面世,这个市场卖点很快被高中低端各类手机市场覆盖,这个概念的商业价值也开始消失,随着消费者认知提升,会逐渐出现得到共识的全面屏标准。”某业内人士如此看待全面屏的标准。

资源与技术是最大瓶颈

尽管全面屏之战已经打响,但在供应链端,不少厂商依然面临着挑战,因为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与手机相关的内存、LCD和光学传感器以及屏幕资源紧张,引发了一波涨价潮,而随着移动屏幕变得更大、更轻盈鲜艳,屏幕的供应端将出现稀缺状况,说到底,这依然是一场供应链实力的对决。

首先从整个市场看,全面屏的屏幕资源依旧是一大制约因素,全面屏的大面积普及还需要时间,其在产业链和技术上均有不成熟之处。简而言之,全面屏在集中上量期,可能出现结构性紧张。而且量产的面板厂商比较少,目前主要是三星和JDI。下半年其他面板厂才会陆续量产,而第一批全面屏手机主要是以与JDI合作为主。据悉,今年下半年,国内的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和辉光电等面板厂商都会加入供应商行列。而在当前,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几乎占到市场95%以上的份额。厂商想要使用Super AMOLED屏幕,只能找三星,三星没货,其他厂商往往就会面临屏幕断供的危机。

对此,某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厂商都在聚焦大屏,尤其是全面屏。在硬件参数改进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围绕屏幕做文章,是个突破口,但目前来看,屏幕的话语权仍掌握在三星、LG等韩系厂商手中,国产厂商仍任重道远。”

其次是技术能力面临巨大考验。全面屏给手机设计和集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包括摄像头、听筒、麦克风、天线的微型化。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指纹后置。目前连苹果的最新iPhone8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国产厂商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