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至27号,国际电信联盟第16研究组(ITU-T SG16)在澳门举行全体会议,由我国主导的首个民用无人机国际推荐标准取得重大进展。
国际电信联盟第16研究组(ITU-T SG16)于2017年1月在瑞士召开全体会议,中国联通研究院在这次会议上提交的一个标准项目:F.CUAV民用无人机的通信服务需求(Requirements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 of civili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获得了全会的立项通过,正式开启了国际标准组织对民用无人机的通信服务需求和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在这次澳门全会上,对无人机的通信系统框架及其编号、识别认证,地面控制和外部设备、飞行控制及飞行数据传输、任务载荷的数据、音视频/图像的传输和通信信号中继等进行了深入和完善。
目前,民用无人机应用在快递、农作物保护、航空摄影和城市宣传、道路巡查和监视、灾难监控时有报道。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在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在中东热点地区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仅深圳就有400多家无人机厂家,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全球或者区域标准组织制定了有关民用无人机的通信服务标准,包括采用什么样的通信手段、服务质量和安全、采用什么样的方案实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和管理等。
正是由于标准的缺少,许多无人机采用非授权的频谱,因此干扰了其它领域正常的无线电应用;最严重的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技术监管手段,导致有些无人机经常干扰民航班机的正常起降,为此,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5月16日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规定于2017年6月1日起,起飞重量超过250克(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须实名登记注册,但是民航局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限制“黑飞”以及强制无人机远离或避开禁飞区。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无人机的“黑飞”问题。本推荐标准建议在无人机上加装无线通信(2G/3G/4G)模块,采用一机一码/号的成熟技术,通过运营商的网络收集具有法律效力的飞行数据对违规进行监管和处罚,因此标准的制定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中国联通研究院陶蒙华表示,目前中国联通联合主流无人机厂家在江西南昌用无人机实施大面积的农作物保护,并率先采用一机一码/号的方式来管理无人机,这些工作有力的推动了中国联通在ITU-T发起民用无人机的标准制定工作;后面还会继续制定民用无人机的通信服务体系架构、标识、飞行控制、网络协同和接口方面的标准,以推动民用无人机的全球标准化进程,展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名副其实的研发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