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马匹曾在农业生产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可一旦出现了拖拉机,马匹就日趋减少,最后彻底消失。人类如今是生产里最重要的因素,但这个角色,注定会像马匹一样走向没落。
—列昂季耶夫
百年前,凯恩斯曾经提到“技术性失业”一词,感叹人类用聪明才智发明的这些技术结果反过来会导致我们的失业。互联网时代是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只是人是不是也会最终被剩余?技术发展、时代更替使职业发生巨大变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如200年前的蒸汽机,100 年前的电力,同样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而且职业的变化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原先掌握的技能实现了自动化,如无人驾驶汽车;
—创造新的职业并替代旧岗位,如淘宝小二对于商场的传统售货员;
—更高要求的工作技能,大学老师要知道怎么制作慕课;
—职业的竞争范围是全世界,比如海尔面向全世界征集解决方案。
蓝领固然正在被机器人取代,而认为是白领的精英,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正如《和机器赛跑》一书中所说:“IT 相关的技术创新,将会改变制造、物流、零售、媒体、金融、法律、医药、研发、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每一个经济部门和商业功能。”2013 年,仅全球最大的29 家银行就裁员16 万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理查德•桑内特教授的预言则是大约28% 的工作岗位存在消失的危险,在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保险业等,这些岗位将在5 年之内被计算机所取代。
这一场互联网带来的职业冲击,对象是每个行业、每个工作岗位。而事实上,除了和人竞争,将来我们还需要和机器竞争。
互联网让进入一个行业越来越容易。比如要开店,上阿里巴巴就可以了;要当作家,打开计算机开始写就可以分享。行业门槛降低,意味着太多人容易进入其中,更意味着做“好”将越来越难,因为“好”的标准提高了。光学习是不够的,要“不断加码创新,比进步更进步”。
互联网协会的前任会长胡启恒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经用“互联网其实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的”来形容互联网,张朝阳把其诠释为“互联网的浪漫性主要是任何人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都可以创办一个公司,并且这个公司不是在开餐馆、办银行或其他传统行业,而是一个新的技术产生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要适应这个时代,我们人人都需要做一个创业者。
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开公司,而是要具备创业者精神,如同创业者一样地想问题、做事情,以创业者的眼光来作出日常判断。
作为创业者,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敢冒风险。世上万事通常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所有目标只是降低风险,减少出错,不仅不会得到发展,还会因为“守”而为时代所抛弃。二是及时转型。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在2012 年5 月《纽约时报杂志》的《百万小生成熟记》中,作者享利•布罗格特说苹果三分之二的资产都来源于2007 年以后的产品。苹果的成功来源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创业精神。三是总是寻求更好的方法。企业在转型中流行说“去某某化”,比如中国电信的“去电信化”。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路径依赖”,并由此获得了1993 年的诺贝尔奖。“去某某化”就是摆脱要“路径依赖”,破除过去赖以成功的所有要素,积极探索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