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携手ECC助力传统企业搭乘工业物联网“快车”

作者:程琳琳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7.12.12 11:3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希望搭乘科技“快车”,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生产力,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但是传统企业对IT的理解难以实现快速和深入,加强行业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

如今工业物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智能制造2025、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工业物联网)应运而生。同时,边缘计算聚焦于万物智能联接,满足行业数字化在联接、实时、智能、数据优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已经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如今,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超过30年的经验的NI公司已开展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深耕和广泛合作,开展边缘计算领域研究,加入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为了解NI如何与ECC携手深耕工业物联网,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NI大中华区资深市场经理汤敏和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市场推广与合作组副主席吴刚。

NI工业互联网实践遍地开花

根据IDC对2016年全球物联网行业支出的相关统计,前3大支柱行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均为工业物联网的子行业,并伴随工业物联网在未来几年的爆发增长趋势,呈现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在这些行业领域,NI已经在中国展开了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实现了产、学、研多领域推动。

在与科研机构合作方面,2016年NI携手同济大学联合揭幕“国内首个具有工业4.0全要素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在交通领域,NI的亮点案例中国高铁PHM系统正待落地,这一PHM系统在实验室的台架实验中准确率高达90%,并将率先应用在高铁轴箱轴承部件的预测性维护场景中;在核电领域,NI软硬件平台搭建的核电站应急柴油机检测系统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目标,在保障核电运营安全性,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设备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相关领域合作的过程中,NI如何针对行业特点开展合作,汤敏表示,NI不仅为客户提供产品,还提供开放的、兼容性平台,可供进一步开发和自定义。平台化是NI的核心理念。

QQ截图20171212114002.png

但是很多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相关行业硬件和自有平台,NI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实现原有平台的成功过渡?对此,汤敏表示,从具体的实现角度,NI的平台支持已有硬件设备接入,客户使用多年的软件和硬件不必全部舍弃。所以开放性好、兼容性强的NI平台,可支持传统工业设备总线以及最新总线,软件方面也支持开放和互操作。

如今,NI已加入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汤敏表示,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也致力于为整个行业打造平台和生态系统,所以NI和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一拍即合,并决定深度合作。

ECC火力全开推动工业物联网发展

据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于2016年在北京成立。如今,在一年的时间里,该联盟已由成立之初的60多家单位迅速扩展至150多家单位,可见行业用户的需求十分强烈。

在该领域的探索中,联盟和行业合作遍地开花。近日,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边缘计算在智慧照明、智能车载领域的应用创新、标准制定和商业落地,促进边缘计算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该联盟由“政、产、学、研、用”共同发起成立,通过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吴刚表示,ECC希望帮助传统行业理解IT如何能更好的为其服务与增值,传统企业遇到问题后,可以由联盟通过Testbed的合作创新方式帮助企业共同研究,做测试和Demo如果这种方式可行,那么ECC可能发展出适合企业的新的技术架构,称为水平架构。

QQ截图20171212114049.png

这与传统行业的垂直化架构不同。过去如铁路,硬件设施和平台都是专用的,但是全IT化之后,计算机上已经是通用的硬件,用这种通用架构和EC-IoT架构去改造传统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

ECC还有标准工作组,在联盟了解到行业用户需求之后在相关标准化组织进行标准化工作,工业制造是典型的标准化驱动的一个行业,希望通过标准化的合作把这些标准从传统如IEEE等IT标准中衍生出来。另外在传统的电力、钢铁等行业中,也实现了标准的合作。

通过全方位的合作,ECC将充分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工业物联网即将迸发出极强的潜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