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网络技术与手机终端高度趋同,通信运营商或退出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王德清 2017.12.12 16:51 来源:通信圈

5G时代,一切都高度同质化,就会导致物极必反,从恶性竞争走向重组整合,传统基础通信运营商或退出历史舞台!

运营商的职责就是运营,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毫无疑问是运营商的护城河。尤其是进入到流量不限量以及全网通终端流量定向与后向经营的后4G时代,运营无线网络是一项投资成本巨大,高网速导致频谱资源更加稀缺,频谱资源稀缺等技术壁垒矛盾突出。

然而,在2G/3G/4G时代,由于网速相对有限,所以频谱稀缺的矛盾还不明显。四大运营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和手机终端双重壁垒,各自为政,倡导市场化自由竞争,凭借技术制式方面的差异化,帮助运营商赚取利润,打造了一个巨无霸的产业。这也拉开了运营商之间的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成就了一骑绝尘的中国移动。

但自从进入到全网通终端以及流量不限量的后4G时代,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传统电信的规模增长已触及天花板,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加之芯片手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差距的缩小,抹平了运营能力的差异化,运营商们注定要在一片红海中肉搏厮杀。然而,5G,一开始就是一场无差异化的竞争。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身边的巨无霸运营商——中国移动。曾经,几乎没有3G网络和终端的中国移动,凭借2G GSM网络抗衡中国联通的3G WCDMA网络,也未曾如此降低过套餐门槛。

中国移动:终于大幅降低门槛,加入到流量不限量以及互联网套餐价格战行列中。一切都统一了,运营商就要裸奔了!

终于,中国移动降低门槛,脱掉底裤要裸奔了,在4G网络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的环境下,也逐步面向老用户推出了不限量互联网套餐。中国移动的177万LTE基站,全球第一大LTE网络,在中国联通(77万LTE基站)和中国电信(105万LTE基站)的网络面前,并没有太大的网络优势,因为有4G手机上网出口带宽与服务器以及频谱资源稀缺这些矛盾困扰,所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在频谱资源异常稀缺背景下,只有网业分离 优势互补 抱团取暖 网络共享 协同互利才是唯一出路。

为何在“网络领先”的4G时代却加入了价格战?

从2016年开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中国电信和联通的号码,如果换在几年前,这种情况几乎不可想象。

2011/12年的时候,你有没有对中国移动的价格或者服务不满意过?你会怎么办?转网到中国联通的价格便宜而且还是WCDMA技术的3G网络?不去,因为经常没信号。那去中国电信吧?中国电信的覆盖好价格又便宜。去不了啊,还得换手机。最后极大的可能你还是会留在中国移动,尽管中国移动的2G网络上网慢,资费也贵。

这就是中国移动定价权的体现。极好的2G网络(GSM)覆盖和丰富的终端,赋予了中国移动极强的定价权。

在中国,用中频(1.8GHz或2.1GHz)部署一张全国覆盖网络,需要约75-80万站。中国联通2014年底才有43万3G基站,全国基础覆盖才完成了50%,手机经常“没3G信号”。缓慢的3G网络建设速度,让中国联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空有先进技术,无实体网络提供基础服务。等到2015年联通的3G终于完成了初具规模覆盖的时候,移动已经部署了100万的4G基站了,让3G彻底成为了历史。


进入LTE时代,2017年中,中国联通的4G基站也达到了77万个,覆盖能力已经和中国移动不相上下。手机终端几乎都是全网通,用户可以不换手机转网。中国移动苦心经营20多年的高端品牌形象,号称全网300Mbps的下载速率优势,此时在联通的价格战面前也无招架之力。

尽管三家运营商的网络体验,各有不同,但不是所有的不同都能形成差异化。只有网络技术覆盖和手机终端模式上的差别,才是运营商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在定价权方面的特殊垄断地位。如果网络技术与手机终端制式高度统一,流量不限量互联网套餐价格也基本统一,5G技术标准统一,四家客户服务标准也高度统一,请问四大通信央企你还剩下什么了?!除了拼服务还能拼啥?

5G技术标准高度统一,流量不限量等互联网套餐价格统一,最可怕的不是利润下滑增量不增收,而是抹平了差异化!

这个并不是中国的特例,同样的故事在美国重复。

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居然只有4.5万到6万的基站站址资源。对比一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大约190万站址资源,站址数量是美国的30倍。消费者仍然觉得覆盖不好,想象一下美国人民享受的移动服务有多差,在美国没有低频段(低于1GHz)做基础覆盖时,那网络简直没法用。

2G/3G时代,只有Verizon和AT EVDO Rev.A的3.1Mbps,但是受限于高频段,覆盖严重受限。可怜的Sprint和T-mobile都没有低频覆盖。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