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神不似:罗永浩注定成为产业跨界的又一过客?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刘婷宜 2018.05.17 09:16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日前举行的锤子新品发布会让其创始人及CEO罗永浩再次被刷屏。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刷屏的核心不再是手机,而是罗永浩发布的自诩为重新定义未来PC的坚果TNT工作站。尽管名字叫工作站,但从罗永浩将其称为重新定义未来PC的口号和产品形态看(有业内称之为Android版的PC一体机),其应属于PC的范畴。看来曾经放言挑战iPhone改变智能手机产业未果的罗永浩,希望通过跨界PC改变PC产业。那么罗永浩真的可以重新定义PC产业或者说能借此在PC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吗?

我们不知道罗永浩究竟对于产业的跨界了解多少?大的跨界不说,单就PC与智能手机之间。所谓前车之鉴。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全球IT产业大佬们在这两个产业间的跨界之旅到底发生了什么。

提及PC与智能手机的跨界,业内首先想到的就是PC产业的老大Wintel(微软与英特尔),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仅是简单的Wintel的组合,而是多年来二者在PC产业中基于芯片和操作系统及应用搭建的PC生态环境。正是这种生态环境让Wintel在发展期间让一直期望挑战英特尔的ARM生态(Android+ARM)和微软的Linux(x86+Linux)没有任何可乘之机。当然面对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英特尔与微软也跃跃欲试,并希望将Wintel的生态移植到智能手机产业中,但由于二者均有在智能手机产业单飞之意,英特尔率先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投以重金支持谷歌的Android生态(x86+Android),而微软则尝试以Windows生态支持ARM(Windows+ARM),但最终的结果是,英特尔在耗费了百亿美元之后放弃了智能手机市场,而微软支持ARM的Windows(Lumia)系列手机也最终退出了市场。原因何在?

以英特尔支持Android生态的智能手机为例,虽然在诸多的跑分测试中,x86+Android的组合并不输于传统的ARM+Android,但在实际应用中,x86+Android则出现某些应用性能大幅下滑(有的下滑甚至高达30%)和兼容性问题,这也使得即便是英特尔采取补贴的方式也未能得到智能手机产业中ARM+Android生态系合作伙伴的支持。同样,微软为了支持ARM,特意打造的Windows RT系统(主要对标Android平板电脑),也因为缺乏支持传统的Windows应用而中途夭折(即使Surface RT可以运行定制的Office等生产力工具软件,但其功能和效率与传统的基于Wintel的Office相形见绌),倒是后来微软回归Wintel生态的Surface Pro和SurfaceBook系列在平板和PC产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此外,谷歌也曾尝试进入PC产业,为此其独立打造了独立于Android之外的Chrome OS系统及生态应用模式(主要基于云端的应用)。虽然其在美国的教育市场增长强劲,但依然无法撼动Wintel在PC产业中的生态。

除了英特尔、微软、谷歌外,即便是打造完整独立生态系统(自有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及应用)最强的苹果,截至到目前为止,在代表智能手机产业的iPhone和代表PC的Mac中,依然在采用不同的生态,即iPhone(包括iPad)使用的是ARM+iOS的生态,在Mac中使用的是x86+Mac OS的生态。尽管外界一直希望苹果将其智能手机和PC的iOS和Mac OS生态系统合并,但苹果始终以智能手机和PC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态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体验为由予以拒绝。

通过上述我们不难看到,真正决定一个产业生态体验和走向(例如智能手机和PC)的大佬们在跨界时均相当谨慎,即便跨界也都打造不同的系统及生态,那么无论是硬件还是系统这些决定何种生态的最底层核心技术均仰仗于上述大佬的锤子真的具备这种能力吗?

从坚果TNT工作站看,罗永浩无非是将智能手机的Android生态复制到了PC中。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目前仅适用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即便谷歌进军PC产业,也如上所述,采用的是独立打造的Chrome OS系统及生态。可见Android生态并不适合或者说在PC产业的效率不及Wintel。

说来也巧,就在罗永浩发布坚果TNT工作站的同时,微软公布了 Surface Hub 2,也就是2016年发布的Surface Hub的第二代产品。从形态上看,坚果TNT工作站极像Surface Hub,这也是业内质疑其可能是受到Surface Hub的启发,先不说从交互方式上,坚果TNT与Surface Hub存有何种差距,最核心的是,Surface Hub采用的是Wintel的生态模式,这才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也就是说即便罗永浩真的是受到Surface Hub的启发,也仅是做到了形似而神不似,其并未理解和把握产品背后的生态逻辑才是致胜的关键和核心,也正是由于缺乏对于产业的这种深层次和本质的理解,注定这样一款产品仅是一款产品而已,所谓去重新定义一个产业言过其实。

实际上手机企业跨界做PC大有人在,例如华为和小米,但它们的跨界是在遵循Wintel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在自己可以为之的方面进行不同于传统PC厂商的创新,这点与罗永浩的跨界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在我们不具备影响和颠覆一个既有生态的时候,这种站在巨人肩旁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也更加务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罗永浩跨界PC,由于其缺乏或者说忽视了对于产业跨界本质上的认知,很可能会成为产业跨界的又一过客。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