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G光网络传输时代加速来临 纤缆市场再释放积极信号

作者:swift 责任编辑:吕萌 2019.02.26 17:19 来源:光电通信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继中国电信拟在《中国电信2017年上海金华河源广州干线光缆线路工程》建设中试商用大有效面积G.654.E超低损光纤光缆,并将组织对大有效面积G.654.E超低损光纤进行集采测试之后不久,中国移动首次成功完成在世界上距离最长的G.654.E陆地光缆干线开展传输单载波400G系统的试商用测试。本次测试在中国移动京津济宁G.654.E干线进行,该干线全长1539.6km。

测试结果表明:在G.654.E光缆承载100G/200G/400G系统时,各项传输性能核心指标均相应提升。在G.654.E光缆现网跨段配置并保证标准余量前提下,单载波400G 16QAM首次实现超过600km的传输距离,单载波200G 16QAM 编码超过1000km的传送距离,200G QPSK编码实现超过1500km的传送距离,标志着200G/400G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场景下的商用能力。

相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在G.654.E光缆的测试上动作频频,中国联通早先也开展了一定规模性的测试与集采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自2015年开始,中国联通便开展了G.654.E光纤光缆陆地试验网工程,验证新型光纤的传输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测试已于2017年6月完成,全球运营商首个新型“大有效面积光纤”(G.654.E)光缆陆地应用工程项目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和山东济南-青岛分别通过了中国联通的验收,便标志着中国联通G.654.E光缆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测试结果表明:G.654.E光纤在陆地应用的性能优越,可以很好地提升400G传输能力,延长传输距离,降低网络整体建设成本。

中国联通不仅标准化、归一化G.654光纤关键指标,还积极推动现网应用及推广,呼吁全产业链关注G.654.E光纤。基于试验网研究成果,中国联通还提交多篇提案,推动完成了ITU G.654光纤标准制定。

此外,中国联通还在2018年发布公告称,中国联通拟在省际光缆干线工程建设中应用G.654.E光纤光缆,于2018年内开展G.654.E光纤光缆的招标采购工作。

据悉,G.654光纤原应用于海底光缆场景,其超低损耗特性适合海底超远距离传输需求。2013年业界开始制定G.654应用于陆地传输的标准即G.654.E。2016年9月ITU-TSG15全会上,G.654标准修订完成并通过,标志着应用于陆地高速传送系统的G.654.E光纤正式完成标准化工作。

G.654.E光缆具有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等优势,能显著降低光纤衰减和非线性效应。三大电信运营商频繁在G.654.E光缆上进行相关测试,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客观现实意义。

首先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流量激增趋势不减。大视频、4k/8K等高清、超高清业务的不断涌现,以及物联网、4G的普及和5G的商用进程加速,导致流量需要呈现爆发式的增加。作为流量承载主体的光传输网,在网络的带宽、业务快速提供、网络灵活性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运营商不得不考虑更高的带宽。而增大光纤有用面积、降低光纤衰减系数的新型光纤,是主流研究方向。

其次是原有的100G光网络传输显得捉襟见肘,以单载波200G/400G为代表的超100G相干传输成为焦点。据悉,100G是当前光传输网络的主流技术,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100G WDM/OTN商用传输网络。400G是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网的重要演进方向,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并降低每比特传输成本。业内有识之士认为,400G是通信网络建设的必经之路,这也是运营商在G.654.E光缆开展400G测试的动力源泉所在。

再次是政策加码推动网络建设向前发展。在“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数字中国等诸多政策作用影响下,我国网络建设持续升级优化,不断获得新动能。据悉,未来我国将构建网络宽带高速、陆海空天一体、能力持续升级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具体表现在:

1、加快推进固定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北斗系统、太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各类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完善国际国内海路光缆建设,持续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供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接入服务能力。

2、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加快光网改造和移动通信网向5G升级,优化骨干网络结构,拓展网络出口带宽,全面构建全光网城市,提供宽带高速网络接入服务能力。

3、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超前部署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高性能路由设备和智能管控设备,实现网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和网络管理智能化。

综上所述,在流量激增、原有光网络传输吃紧以及政策推动等相互叠加的作用下,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力G.654.E超低损光纤光缆测试,一方面400G光网络传输时代正加速到来,另一方面G.654.E光缆集采有望陆续推动,为光纤光缆行业带来一定的利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