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荣耀总裁赵明公布荣耀Magic2 3D感光版将于3月7日正式发售,相比在去年10月底开售的荣耀Magic2普通版本,新增了自研3D仿生感光技术、石墨烯散热两项新技术。其中所搭载的3D结构光是国产手机品牌所搭载的3D结构光中唯一自研的技术。至此,荣耀Magic2 3D感光版集齐十项自研技术,成为行业中自研科技最多手机,是华为荣耀自研技术的“大爆发”的直观体现。
一直以来,华为荣耀在自研技术层面的突破有目共睹,在去年“技术年”内连续发布GPU Turbo、Link Turbo等多项自研技术,而像40w超级快充、双卡双VoLTE等极具实用性的自研技术更为消费者带来优质体验。
而反观荣耀手机的市场表现,根据赛诺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荣耀以27.2%的市场份额占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首位,销量达到242万台,领先第二名28万台。优秀的市场表现显然与其推出的一系列自研技术有着直接关系,尤其在创新乏力的行业环境之下,荣耀的技术创新格外显眼。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业界对自研技术的思考。
跳出同质化竞争泥潭,自研科技成品牌突破口
事实上在自研技术这件事上,表现积极的不只是荣耀。包括苹果、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都在不断尝试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创新技术,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高度同质化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自研科技俨然成为品牌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智能手机换代潮结束之后,全球市场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机厂商技术创新陷入瓶颈,鲜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市场也因此走向同质化竞争,导致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而市场之所以同质化,根本原因在于手机行业创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供应链,大部分手机厂商的主要零部件都来自为数不多的几个上游供应商。
荣耀总裁赵明在3月3日活动上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它看来:“目前很多产品设计是受限于供应链的,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又不强力牵引,基本上就是供应链的水准决定你的水准。”赵明的话一语中的,我们看市场上表现突出的手机产品,往往是那些拥有自研技术的品牌,因为唯有掌握自研技术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泥潭。
以苹果为例,iPhone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创新引领者,2017年发布的iPhone X搭载的Face ID功能就是苹果基于自主研发的3D结构感光技术实现的,在安全性上远远高于后来一些手机品牌采用的来自第三方的2D识别方案。由于这项技术的推出,iPhone X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苹果的创新引领者地位也得以延续。
中国市场也不乏在自研技术上积极探索的品牌,例如一向在手机拍照领域表现强势的OPPO,在刚刚过去的MWC 2019上向外界展示了十倍混合变焦技术,通过超广角+超清主摄+长焦镜头实现了从等效16mm至160mm的10倍光学无损变焦。可以预见即将搭载这项技术的OPPO旗舰机将在拍照领域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包括一度被称为“代工品牌”的小米,实际上也在自研之路上不断尝试。2017年初,小米对外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一时间引发巨大关注,但风头过后却陷入长达两年多的沉寂,备受期待的澎湃S2几乎音信全无,业内分析小米可能严重低估了芯片研发的难度和成本。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小米在自研技术上做出的努力和价值。
从以上这些手机品牌对自研技术的重视程度上不难看出,自研技术决定着一个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成为未来手机行业必争的风口。
三大优势让自研科技成手机行业未来必争风口
荣耀是较早意识到自研科技对于品牌发展重要性的厂商之一,同时也是在自研技术落地上步伐迈的最快的品牌之一。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赵明说:“性能上来说,行业里最好的就是那几家,大家都用,那么能力就这样子。我们要更好的,那就没办法了,只有自己做”。
这话说得非常坦诚,就目前的智能手机产业状况而言,想要做得比对手更好,想要自我突破,只有自研一条路可以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走这条路的品牌会越来越多。因为自研科技相较于依赖供应链来说有着三大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一、拥有自研技术的品牌更容易冲击高端市场。从市场上看,能够进入高端市场并且取得成功的品牌都是拥有自研技术的厂商,苹果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一方面自研技术让其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高端市场,较之于依赖供应链的“贴牌”品牌,消费者也更愿意为拥有自研技术的品牌买单。像荣耀Magic 2之所以有信心将价位定在4000-5000元这个价位档,原因也是因为产品集合了多项其他品牌不具备的自研技术。
其二、自研技术更容易占据市场先机。消费者缺乏换机动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新推出的手机较之原来的产品没有什么新鲜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像OPPO推出的SuperVOOC超级闪充技术就是因为洞察到这一点,通过让用户“尝鲜”才占据了市场先机。荣耀Magic 2推出的3D结构光技术也是如此,市场上除了苹果之外其他品牌都采用的同样的供应链技术,水平相差不大,这种情况下荣耀自研的3D结构光自然更容易脱颖而出。
其三、自研技术更能够解决用户痛点。这一点也是荣耀一直坚持自研的原因。用赵明的话来说:“技术最终解决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技术不是用来炫技的。”目前市场上许多需求仅仅依靠供应链的能力是远远无法满足的,这些无法满足的需求就是赵明此前一直强调的“无人区”,一个品牌要摆脱供应链的限制,满足消费者需求,就必须走入这个无人区。
基于这三大优势,“自研”一定会是手机行业未来必须争夺的一个风口。很多品牌实现判断到了这一趋势并且已经为此做出行动,比如荣耀。另有一些品牌尽管同样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受制于技术积累和资金等方面的实力在自研这条路上走得坎坷。
实力玩家的角斗场,荣耀凭什么拿到入场券?
荣耀Magic系列被荣耀定义为致敬科技理想主义之作,荣耀总裁赵明在近日的采访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他表示:“从销售来讲,Magic系列是我们从来都不指望可以赚钱的一个系列,更多就是做相应的技术探索。然后把这个技术快速向我们的其他产品进行引入,包括我们一开始在Magic2 上应用的Link Turbo技术,荣耀会持续的做。我们要有一个系列可以承载我们对未来科技方向的理解,还要有系列能承载销量的问题。”
“自研”是一项需要巨大的技术人力、财力成本支撑的工作,这需要品牌具备较强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换句话说,“自研”是实力玩家的角斗场。
那么荣耀凭什么拿到这个入场券,从赵明这个表态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荣耀Magic系列承载的主要是对未来科技方向的理解和探索,是一个可以支撑荣耀中长期战略的系列,销量则更多由其他系列来承载。因此荣耀在自研技术上投入巨大成本时就会少了很多顾虑。
荣耀Magic 2搭载的3D仿生感光技术没有采用业界部分标准认定的第三方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而是荣耀自己的研发团队搭建和设计出来的一种全新的3D仿生解决方案,支持人脸识别解锁,也支持支付级安全的人脸识别的技术。这背后荣耀为此投入的人力、财力可想而知。况且这还仅仅是这一项技术,如果算上其搭载的Magic UI2.0智慧系统、智慧生命体YOYO、石墨烯散热技术等一系列自研技术,综合成本不是一般的品牌能够承受得起的。
总体来说,自研技术一定会是智能手机行业未来趋势和各大品牌必争的风口,只不过由于自研技术需要强大的综合实力为依托,目前还是少数玩家的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