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开展端到端差异化QoS管控研究,助力精细化运营

作者:江苏移动 郑英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19.04.30 17:57 来源:移动Labs

QOS攻坚团队成立于2017年7月,初期主要围绕视频业务的质量专项提升需求及突发高负荷下如何确保大多数用户的感知需求开展。团队脑洞大开,首次提出通信管理能否像道路交通管理一样,按业务或者用户群分成不同管道管理。类似道路上的汽车道、公交专用道及人行道,但该如何实现是一个问题。因此,一个崭新的跨专业QOS攻坚团队应运而生。

QOS攻坚团队打破专业壁垒,连通了核心网与无线两大专业,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进行优势互补;团队打破常规,研究立体化的应用场景,实现了QoS参数的突破性运用。在满足初期需求上,团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QoS相关技术及应用在现网的超前探索和规模推广。

困境之下 开启破局之路

为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提速降费”的政策要求,三大运营商先后推出百花齐放的大限量套餐,价格战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随着套餐资费的下降,用户DOU实现了飞速增长, ARPU值却持续下降,网络负荷压力不断加大,网络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而大视频+大流量对4G网络承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G网络容量和承载难以成倍放大。除了持续投入建设和优化成本,公司提出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用户满意度为目标,从用户、业务、市场、网络和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思考,抓好存量经营,持续提升存量用户价值,提高网络管道投资效益,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网络粘性。

鉴于持续的提速降费和携号转网的趋势,围绕客户感知及体验运营需求,亟需开展差异化运维的新思路研究,实现价值运营增值和服务精细管理,从而支撑市场差异化营销和网络精细化优化需求。

1.jpg

破局之路上 携手合作共破难关

4G网络下流量快速增长,资源投入无法跟上需求;如何兼顾用户需求和公司运营,市场和网络,长期和短期需求,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团队成立之初邀请省市公司的市场、品管、网络等多部门多专业头脑风暴,打破原有专业界面,最终决定借鉴道路交通模式管理方式、跨专业联合的基于QCI的端到端差异化QOS管控研究,实现静态管控和动态管控结合方案。

首次视频业务独立QCI管道化后的忐忑

还记得2017年南京首次全网视频QCI7专载成立,通过网络侧和业务侧指标评估都正常。但随后一段时间大家碰到视频类卡顿问题都在怀疑是否和视频专载有关。为此团队人员多次开会讨论,再次全流程梳理,尤其是不同QCI资源分配优先级机制、丢包等感知类参数设置、专载建立成功率及失败原因等方面分析,确定QCI7现网参数与资源分配优先级均与现网QCI9一致,试点方案无问题。最后,卡顿问题同步排查后确定是其他问题,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团队加强制定QCI参数试点标准,初期其他QCI的基本参数全部与QCI9一致,涉及资源类优化分批试点和规范。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细的准备。

用户差异化资源分配对其他用户满意度影响的争议解决

通过对不同用户实现差异化资源分配,解决现网仅有一个QCI9默认承载问题。通过对100多万用户差异化试点,评估高中低负荷不同用户群体的感知差异。评估发现资源充分时不同用户感知速率相差不多,高负荷下资源分配2:1下用户群体感知速率要高于普通用户20%左右。

通过电话回访及网络后台感知指标对比,不同用户群体满意度对资源差异化分配感知不太明显。多方评估和讨论后,通过差异化分配资源网络侧方案可行,同时市场营销上增加用户定制、提高用户感知。说不如做,做了才知行不行。

不同业务感知速率门限难题攻克

为有效确定不同业务的感知速率,我们选择了高校、居民区、办公楼等不同的高负荷场景进行大量测试,最终结果显示1080p的测试速率基本都在5-7Mbps之间,且基本无卡顿,与现网感知预差异大。

为此展开多方讨论,在小区侧设定不同最高速率门限反复测试,视频采用卡顿、网页采用首页显示时延等进行评估,对常用的业务进行测试,如普通HTTP网页采用上行150kbps、下行250kbps即可满足3s时延,支付类业务分别需要上行256下行512kbps采用满足,1080p下行速率最低不低于3M、最好4Mbps,即拍即传上行不低于700kbps、最好900kbps以上等等;现网规模验证后效果很好,满足预期。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扩展QCI范围曲折之路

扩展QCI国内均未用过,网络与终端侧端到端支持情况全然不知。根据日本MIFI使用QCI10的情况,试点QCI10,ATTACH失败;3GPP规范QCI65、66等4个为标准QCI进行测试仍然失败;团队成员翻阅3GPP规范、咨询厂家设备支持情况,发现3GPP 29.212从R8开始就确定了QCI128-254为Operator specific,R13开始陆续增加了一些标准QCI;结合现网网络侧不同设备组合,协调不同厂家不同版本的芯片及终端,进行了多种组合测试,并全流程跟踪,最终确定QCI128-254全部可用;同时针对用户扩展QCI的默认承载、以及业务的专载建立开展了规模试点、同时进行省市边界、厂家边界等测试,一切正常。又一桩难题尘埃落地。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合作可以让我们做到我们原来所做不到的事情

就这样我们经过方案制定与评审、现网规模试点、测试验证、效果评估等,最终得到品管、市场、网络等多部门认可,也得到兄弟公司的认可,集团牵头进行推广应用。并获得2018年集团科技与业务创新一等奖。希望团队面对5G网络,继续开展差异化研究和落地策略。永远记住,创新是责任更是追求。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