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话”通信 | 奚国华:通信人永远在路上

作者:吕萌 责任编辑:吕萌 2019.08.29 07:16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通信”这两个字已经伴随奚国华了40多年,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197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奚国华加入上海电报局,当时中国还处在电报通信时代。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依然奋斗在通信第一线。从电报到移动通信,奚国华一路见证着中国通信业的腾飞。

作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奚国华参与了中国通信业发展的许多重大决策。他的通信人生,与中国通信业的发展紧紧相连。

微信图片_20190829074849.jpg

人工转报到自动转报

197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奚国华加入上海电报局时,中国还处在电报通信时代。据奚国华回忆,那时的通信很不方便,电话十分少见。一般只在街道口有一个公共电话,而且电话铃响后需要大声呼叫接电话的人,十分不便。那时的长途电话和国际电话更为少见,且长途电话的质量很差,因为噪声太大,人要钻到桌子下面接听电话。

电报是当时人们通信的主要工具,电报的收发需要依靠人工,发报人填写电报稿后,报务员核对并翻译后上机发报,经过电路传输、收报机打印电报、收报员派封、投递员投递等环节,电报的传输过程才算真正完成。发放电报的时候还要投递员在弄堂里高喊,十分不便。

曾在上海电报局工作的奚国华对电报机的内部操作十分了解,他说:“在自动转报机发明前,电报机内部的操作完全依靠人工,电报机打完字后变成一个纸条,需要人工点对点地把字条转送到另外一端的电报机上再发到目的地。”奚国华记得很清楚,那时的电报是三分半钱一个字。

随着通信的发展,收发电报的数量越来越大,人工转报已满足不了当时通信的需求。上海电报局开始研究如何用计算机设施进行自动转报,当时,奚国华组装了一个收发报的发送器和接收器。虽然那时的计算机计算能力较差,但是上海电报局员工通过共同努力,发明出了256路的自动转报机,后来逐步升级为512路,转报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回忆起这个阶段,奚国华有些兴奋,他说:“当时上海电报局的自动转报机还小有名气,后来这项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但电报通信还是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致力于发展固定电话。当时国家决定进行跨越式发展,即跨越歩进制、准电子制,直接进入程控交换时代。奚国华说道:“虽然在当时看来步子迈得有点大,但是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当时中国不具备生产程控交换机的技术,国家制定了引进、消化、吸收的路线。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技术不能完全依靠引进,要在引进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最终达到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

改革让上海贝尔迎来“春天”

在引进、消化、吸收这条道路上,上海贝尔公司的改革有里程碑式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贝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及通信事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9年的上海贝尔公司正在孕育着一场重大的改革。当时改革开放已近20年,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也已经走了20年。但同时又发现一个问题:人们常说以市场换技术,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市场换技术而是市场换产品。

2000年奚国华加入上海贝尔公司担任董事长时,上海贝尔公司已成立了18年,业绩十分亮眼,但如果需要生产新的产品,还需要重新谈判、购买技术。同时,上海贝尔还面临产品单一的问题,对此,他讲了一句很风趣的话:“一个产品吃了18年也应该吃出本钱了。”面对严峻的挑战,奚国华带领公司上下以变制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为了解决技术不断更新的问题,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奚国华带领公司谈判小组,与上海贝尔公司的外国投资方、国际著名的通信集团阿尔卡特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艰苦谈判,最终上海贝尔进行了股权结构的调整。

转股使上海贝尔实现了转型。转股后,阿尔卡特将上海贝尔视为全资子公司,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上海贝尔成为阿尔卡特的研发中心之一。

新公司还将成为阿尔卡特全球技术总协定的成员单位,能够进入阿尔卡特全球技术库,全面共享阿尔卡特所辖的所有技术和产品以及其所辖的各类电信、信息产品和网络解决方案;可使用阿尔卡特的所有知识产权,用于在中国的研发和制造,并可在全球销售;有权使用阿尔卡特的各项专有技术,这解决了上海贝尔技术更新的问题。

直到离开上海贝尔公司,奚国华给上海贝尔创下了营业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近17亿元的优异业绩。

为农村建一座信息的“桥”

从上海贝尔离职后,奚国华进入到信息产业部担任副部长。提到在部里工作的十年,奚国华感慨万千:“当时我们总给政府和地方的老百姓宣传用户数、收入以及利润,实际上效果适得其反。”

奚国华提到,信息产业部在整个管理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很重大的转变。奚国华道:“以前我们的管理,从着力点来说,实际上在关注运营商的企业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从指导思想来说,从只关注企业的效益转向更关注社会效益转变。这不只是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手段的转变。从政府有形的手,慢慢开始引入市场无形的手。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信息产业部工作的重心主要聚焦3个方面,分别是村通工程、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到现在为止,三方面工作仍然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通信事业发展非常快,但运营商是市场化的,偏远地区的通信就成为了非常薄弱的领域。2003年年底,中国还有大约8万个行政村未通电话,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东西部的通信发展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村通工程为这道鸿沟建了一座“桥”。

农村比城市地区更需要通信。奚国华回忆,在瑞金地区做调研时发现镇上只有一台固定电话,但打电话的农民很多。其中一位农民告诉奚国华:“电话帮了我们的大忙。”没有电话的时候,农民对外面的行情不了解,农产品卖不出去也卖不了好价钱。同时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沿海地区打工,外出的年轻人和在家的父母希望能够打一两个电话问一下平安,但在绝大多数农村,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奚国华道:“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

微信图片_20190829074856.jpg

深刻认识到东西部通信数字鸿沟的奚国华感到了一种责任,在发展城市通信的同时,一定要把农村的通信水平提高上去。奚国华曾将多位运营商的总经理聚集到红军曾走过的村庄开现场会,重走长征路。奚国华回忆:“会议效果非常好,进一步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

2005年11月27日,信息产业部在陕西延安召开全国电话“村通工程现场会”时,全国已有96%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村通工程是当时全力推进的惠民项目,但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最终用“分片包干”的方式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顺利地将原本制定的95%的“十五”目标超额完成。在延安的窑洞中,王旭东部长和在北京的黄菊同志通了电话。奚国华道:“回想起来,这个电话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微信图片_20190829074906.jpg

村通工程逐渐从行政村向自然村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宽带到互联网,村通工程不断推进,为农村的通信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信人永远在路上

卸下了中国移动董事长一职的奚国华,目前担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理事长,参与5G标准的制定。

谈到5G,奚国华说:“5G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毫无疑问它将改变社会、改变世界。5G的特点更多体现在物联网的特性以及5G生态,在如何打通垂直行业应用这一条路上需要探索,5G标准的制定需要邀请垂直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起参与。”

微信图片_20190829074901.jpg

自主创新是中国通信业发展一直遵循的方针政策,标准是自主创新中重要的一环,奚国华持续为中国通信信息业的自主创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早期的载波机、交换机以及自动转报机都是自主研发的。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打造出具有中国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一直是通信行业的努力方向。奚国华激动地说:“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华为和原来的上海贝尔都是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通信业的成功不仅是网络规模的成功,更是自主创新的成功。”

在改革开放初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为:交通、能源和通信,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奚国华自豪地说:“通信问题解决得很好,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巨大的通信行业,还满足了国民经济以及老百姓生活改善对通信的需求。”作为通信业的老兵,奚国华已进入通信行业40多年,他说:“我们这代人很幸运,参与通信业的这40多年正好是国家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通信业改革开放的40多年。”奚国华参与、见证了这40多年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可以说通信业发展的这40年,奚国华一直在路上。

在访谈最后,奚国华动情地说道:“我在这个行业工作这么多年,对通信业、对通信人都是有感情的。通信人有良好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希望通信人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通信人永远在路上。同时,愿通信业永葆青春,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