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芝玲:怀揣“玲珑心”,绽放5G无限能量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梅雅鑫 2019.09.16 07:2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严肃、无趣”一直以来是大多数人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然而记者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笑声爽朗、依旧少女情态的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重新定义了“科学家”的形象。  或是因为易芝玲平易近人的性格,业界同仁都亲切地称她为易老师,易芝玲既材高知深又风趣幽默,让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家。

1568590352351084876.png

从宝岛到大陆,易芝玲一步一脚印,走完了父辈们梦中的归乡路,尽管这条路难免崎岖坎坷。但为了绘就共同的梦想,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更加先进、便捷的通信服务,易芝玲毅然投身于中国移动通信的建设浪潮中。

初衷: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就像每个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圣山,一定要去学习下,科研之路才会完整,于是我1988年一毕业就加入了贝尔实验室。”易芝玲笑着讲到。贝尔实验室当时有2万多人,其中只有一千人在搞基础研究,易芝玲便是其中之一。

易芝玲出生在中国台湾,她的父亲对家乡念念不忘,从小便给她讲江西老家的故事。在易芝玲去斯坦福上学时,父亲便多次嘱托她将来要多为国家出力。因此,一种归属感在易芝玲的心中生根发芽,后来的工作中易芝玲一直关注着国内的通信事业发展。

1994年,易芝玲在中南海应邀为我国成立“贝尔实验室”提供咨询,同时受到江泽民同志的接见,1997年在AT&T总部再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徐匡迪同志接见。这让易芝玲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对通信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望。

1568590394453078047.png

图注: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接见易芝玲(左一),历鼎毅(右一)

1568590423873067150.png

图注:1997年,在AT&T总部易芝玲为江泽民同志讲解

2011年,当念念不忘寻找机会回祖国工作的易芝玲收到中国移动的邀请时,父亲很高兴地对她说,不要犹豫,要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于是易芝玲离开还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丈夫和孩子,孤身一人回国,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开展超前研究。

“在开心兴奋之余,首要问题就是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的‘贝尔实验室’梦想。那时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移动身处的移动通信行业,正处于青峰时期,我觉得在中国移动建立‘贝尔实验室’可能性最大,在这件事情上,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专长和价值,这就是我选择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初衷。”易芝玲如是说。

彼时正是中国移动全力以赴,深入攻关4G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防止误解,当时的5G研究并未公开宣传。谈起刚加入中国移动的情景,易芝玲讲到,“我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研究院要在新装修的中国移动创新大楼里面第一次开会,会议的主题是2012年的研发规划,最终将5G确定为超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希望中国移动研究院可以成为另一个贝尔实验室,有着浓厚的创新与勇于挑战基础研究的氛围。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未来还可以做得更好,希望未来更多更好的创新种子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易芝玲欣慰地说道。

据了解,易芝玲在800多人规模的移动研究院中组成了50人的研究团队专注于创新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团队的数十篇论文已被IEEE收录,其中5、6篇论文更是成为了高频引用论文;同时荣获IEEE 2015产业引领创新奖,表彰其在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国际领导力与创新。如果说在研究论文获得IEEE认可,证明了研究院在学术领域创新的成功,那么中国移动成为了5G时代业界的引领者则证明了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能力已经形成并逐步增强。

1568590445929045892.png

图注:易芝玲办公室的部分奖项

“Green、Soft、Open、Smart”是5G之魂

5G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更是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在易芝玲看来,5G将CT、IT、DT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电信业态,这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5G的价值的爆发,依靠全行业全生态的合作和探索,未来不是简单的5G+行业,5G产品、服务的深度以及商业上,都会区别于以往比较统一的形态。5G不仅服务大众的诉求,也会服务碎片化的行业应用,因此也对整个网络运营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易芝玲指出,在5G建设初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5G无线主设备的功耗和成本偏高,对于大规模商用尚需产业界持续优化;同时 5G空口Gpbs级别的传输速率对对手机芯片要求非常高,终端性能、价格、功耗、散热等挑战皆对快速规模化造成难题。二是5G改变社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千行百业深度磨合,共同探索5G使能的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因此,需要理性地对待5G的发展进度,需要全行业的智慧来共同加速5G的成熟和推广。

中国移动2012年就从网络架构、空口、信令控制、基站形态等方面规划5G研究,致力于敢于”重新思考Fundamentals”,并逐步提出了“Green、Soft、Open、Smart”等理念,事实证明,这些理论一直贯穿在5G网络的方方面面。关于 5G的下一步发展,易芝玲提供了3个演进路径:一是5G能力增强,二是5G开放智能化,三是ICDT融合推动5G向6G演进。

首先,5G能力的增强包括标准化角度的5G增强和更广义的5G技术增强,中国移动的技术理念是:从“Green & Soft”到“Open & Smart”,其中,Green & Soft是5G的基本设计理念,而“Open & Smart”是5G增强的设计理念,使得5G网络更开放更智能。

其次,5G无线接入网具有“业务多、带宽大、频段高”等特点,势必引起单站覆盖变小、设备复杂、建网规模大,导致网络成本巨大,投资回报风险增大。结合无线网这些具体的特征和需求,无线接入网领域势必需要引入新的IT、CT、DT融合的研发和设计思路,这与通信产业的宏观演进趋势一脉相承。

基于此,中国移动在2018年又联合AT&T等运营商整合C-RAN联盟和xRAN论坛,主导创建了O-RAN产业联盟,提出了“Open”和“Smart”两大核心愿景,这符合通信产业大的发展趋势,也是运营商主导的又一次大的网络变革。立足于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开放智慧无线网络,同步结合多种方式降低无线网络成本。

最后,易芝玲强调5G还要向6G演进。两个技术趋势很显性:一个是ICT技术加速融合,另一个是AI技术加速渗透,这两个技术进一步融合,形成了ICDT技术,推动了5G向6G演进。“我们正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时代,IT、CT、DT深度融合为ICDT,不再只是流于形式与口号,而是深入骨髓的融合。”易芝玲如是说。

同时,通过大量新兴技术调研发现,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趋势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例如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还有很多的智能系统的出现,以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智能空间、虚拟助理、数字孪生等技术催生了大量的虚拟空间。业务需求发展呈现出互联协作和互动融合的新特征。这些新场景、新业务对网络将提出了更高速率、更确定时延、更高定位精度、更高算力等新要求,需要新的通信系统,例如6G。

 

保持激情,点燃5G

或许科学家的爱好就是“思考”“学习”“实践”,这一点在易芝玲的生活中展现地淋漓尽致。言语间,易芝玲不由自主地透露出对科研近乎赤子般的痴迷与热爱,以及对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自豪和期待。

不过科学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劳逸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易芝玲也有着“动静结合”的爱好,读书时候的易芝玲是个爱跳舞的小姑娘,民族舞、国标舞、土风舞等样样不在话下;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易芝玲对书法也颇有研究,如今忙于工作的她更喜欢抽空练练书法来陶冶情操。

“我想告诉年轻的同事,在科研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保持好奇心,在研究领域保持激情与乐趣。”易芝玲说。正是因为有通信领域众多的科学家们的潜心钻研,才有了我们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移动通信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1568590470805047788.png

图注:易芝玲父亲的书法作品展示,每一幅字都是对一种新技术诗意化的表达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