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规模部署遇到难题:华为数字化建设如何破解?

作者:黄海峰 责任编辑:刘婷宜 2019.09.30 16:2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19年9月,5G已经从年初的刚刚进入商用阶段,发展到规模建设阶段。韩国已经建设9万5G基站,中国规划今年建设超过13万基站,欧盟、中东地区多国在积极部署。

11.jpg

电信运营商希望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建设5G网络,尽快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抢夺第一波5G用户。但在规模建设中,运营商碰到很多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运营商面临的5G基站建设速度与质量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5G网络进入快速部署期

5G发展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全球已有31个国家54家电信运营商宣布部署了5G商用网络,20个国家的35家运营商开通5G商用网络。

22.jpg

韩国是全球5G商用的领头羊,至今短短时间已经建设超过9万个5G基站,且发展300万5G用户。除了韩国,欧洲的英国、瑞士等多国,也建设不少5G基站。

33.jpg

中国三大运营商更是在建设中突飞猛进,规划年底前建设超过13万个5G基站(移动5万、电信4万、联通4万)。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则透露,截止到今年7月份,全国范围内已建成5G基站3.8万个,预计至2019年底,全国5G基站建设总数将达到15万个。

44.jpg

444.jpg

2019年还剩下3个月,一些城市5G建设表现抢眼,比如北京已经建设8800个5G基站,今年全市将建设5G基站超过1万个;深圳规划今年年底将累计建设5G基站1.5万个;上海计划2019年将建设5G基站1万个,2020年累计建设5G基站2万个;广州明确2019年完成不低于2万个5G基站的目标。

55.jpg

5G“规建维优”遭遇挑战

欲速则不达。在5G快速发展中,运营商也遇到不少问题。

5G测试设备制造商们表示,许多工程师吐槽5G NSA太过复杂,尽管让建网速度很快,但在建成后,这张5G网络变成了一个需要不断优化支持的疯狂而复杂的东西。

那么,5G对通信领域的建设工程师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5G新的网络建设,新的工程的开始;意味着5G设备是否有空间建设,意味着5G能源设备的配套准备;意味着不断到站点上检查勘测,施工调测。

实际上,在建设5G网络中,70%的站点都涉及到改造,可能涉及到天面改造、BBU改造、能源改造、抱杆适配改造、铁塔加固、传输扩容等。

中国联通网络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今年告诉笔者,5G要达到4G的300多万基站规模,预计将需要更多的CAPEX投资,同时5G基站在能耗、尺寸、重量方面都高于4G,站址、天面、塔桅、供电、传输都会成为工程实施中的难点与焦点问题,OPEX成本将大幅上升,如何有效管控OPEX成为重大课题。

而且,5G不仅对网络建设带来挑战,对网络运维与业务运营也带来挑战。网络NFV化、DC化、云化、IT化成为必然,云、网、端、边、业高度协同,基本颠覆了传统的网络运维模式,运维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运营商工程师们如何才能把最好的5G带入现实?运营商不仅需要领先的产品技术,更需要最专业的规划、建设、运维、优化等服务能力。

推数字化交付模式:华为把最好5G带入现实

针对建设工程方面的问题,业界领先的电信企业应在行动。比如华为基于多年在移动通信网络工程交付服务方面的经验,以及在5G、AI等数字化技术方面的积累,推出了5G数字化建设方案。

据悉,该方案创新引入基础研究成果、数字化技术(AI、BIM建模)等,并将全球成功经验固化在数字化平台,为运营商推荐最佳建网方案,助力5G网络快速商用。具体看,该方案带来多个升级。

一方面,华为带来数字化工程改变,打造专利摄影测量,实现在线实时测量。这是电信领域数字化工程的起点。

在5G建网工程的伊始,华为就一直寻求改变与突破,寻求高效的、简单的、数字化的、自动的、智能的工程模式。为此,华为基于全球交付模式和经验的参考,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同时积极开放与大学开展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尝试与创新,提出了 5G数字化工程方案。与传统交付模式对比,5G数字化工程利用新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

65747ac54186c2f27feedcbff707ac1.jpg

第一,人现场测量+依赖人的经验资质 VS 用摄影技术,数字化信息采集。也就是说,工程师信息收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工程师用全景相机拍照来记录站点信息取代传统的笔尺测量,爬塔等方式,这样信息记录不会有丢失遗漏,更准、更真实、更快,也大大改善了工程师的施工环境。

第二,文档和图片的素材一次性文档 VS数字化数据,一切皆数据。也就是说,基于该方案,工程师把所有信息电子化,结构化存储,取代原来的利用率低的纸质化工程文档。一切操作、一切动作都将变成数据。

第三,现场笔尺测量 VS 远程在线测距,数字化勘测。基于上述采集的信息,然后进行专业的摄影测量处理与基于图像的测距。后续工程师如果想获取设备的位置尺寸信息,只需调出图片进行量测即可,避免重复上站勘测。

另一方面,华为带来标准模式创新,提出T-BIM标准——电信领域数字化工程的新标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规划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3D模型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为创新性的引入建筑行业BIM标准到电信工程领域,推出适配电信工程领域特点的T-BIM标准体系。有了站点的BIM模型,工程师后续可以进行站点3D立体设计与施工指导等。相比2D图纸与施工,3D立体建模,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施工,更加智简。

此外,华为重构新的数字化交付模式,实现数据全流程共享,数据驱动服务。

基于新的T-BIM标准和模式,华为在统一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字化交付模式。数字化交付模式的基础是数据,数据全流程共享,数据驱动服务。

基于此,华为提出了一个站点数字孪生的理念---物理世界有一个真实的站点,华为将把真实站点映射成数字化站点,所有的操作都在数字化站点进行。站点数字化孪生是数字化交付的基础。

1569734299(1).png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将AI技术引入验收环节,通过远程验收和AI验收,降低人工上站投入,缩短TTM。要知道,传统验收存在不少痛点:上站成本高,60%时间在途;审核工作量大,单站40+张审核点;验收不通过需要二次上站整改。

AI验收通过集成对象识别模型和审核规则组成智能模块,使机器具备判断图片是否合格的能力;作业人员在提交图片后,会收到机器反馈的实时判断结果,“通过”或者“人工复核中”。质量在线检查可实时提醒分包商对有问题的作业及时整改,避免因质量问题二次上站,同时辅助审核人员提升作业效率,实现快速验收和自动生成报告。

此外,华为严格执行EHS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高质量施工。通过硬件安装标准化流程,确保实施步骤统一规范,业务中断时间精准可控,并优化工艺工序,确保施工人员在站时长最短。

可见,华为推出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将解决运营商5G建设痛点。据悉,为了帮助全球不同地区的运营商5G建设,华为服务在全球打造了5大远程交付中心(中国、印度、埃及、罗马尼亚、墨西哥),通过ISDP集成服务交付平台实现规模交付的有序、高效、可视;通过GENEXCloud平台集成领先的数字化工具及方案,使能交付数字化,最终实现5G快速、高质量地规模部署,并将数字资产留给客户,助力运营商在5G时代商业成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