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猝死的消息,让大家再次直面“猝死”这一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北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脏病研究所所长李建平坦言,我国每年猝死的人大概有55万,甚至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总人口。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也更让人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体变化的重要性。
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健康一直是华米科技的初心。实际上,摩根斯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市场的规模六倍于智能手机市场;仅美国健康市场的体量,就相当于全球智能手机的三倍。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等巨头,都把健康视为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未来智能手表将成健康产业核心变量
12月3日,华米科技2019年度战略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在会上宣布,“端+芯+云”战略已全面落地,并发布了“科技连接健康”的公司使命,未来愿景是致力于构筑全球健康生态,做用户最信赖的伙伴。
在黄汪看来,智能手表不是智能手机的简单替代或者复制,更像是一种进化。由于离人最近,因此在有些地方会比智能手机更强大。智能手表会成为新的健康入口,以及推动整个健康产业发展和突破的核心变量。
发布会上,华米科技全球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共同在中国推动心脏健康管理计划。李建平在发言中表示,可穿戴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双方将就可穿戴设备在心律失常患者中诊断准确性的验证、基于可穿戴设备数据的人群心血管风险评估与预警,以及建立依托可穿戴设备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疾病预防-筛查-诊疗流程等方面,共同开展研究。
此前,华米和北大医院心内科合作,以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对401名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通过Amazfit智能穿戴设备的 ECG 和 PPG 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为 94.76%和 93.27%,其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与专业医师的人工判读结果基本一致。
同时,华米科技宣布和美国AliveCor公司达成合作,将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推出医疗级心电图检测和诊断服务。AliveCor负责全球销售和亚洲业务的副总裁JY LEE在发言中表示,该公司的ECG心电图解决方案已经通过了FDA审核,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他们和梅奥诊所等顶尖的医疗机构,在临床研究、算法研发以及AI训练数据等方面,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黄山2号”将于2020年量产
想要真正做到“科技连接健康”,只有医院与专业机构背书还远远不够,科技的力量至关重要。随着智能设备保有量和出货量的持续攀升,华米已经成为全球大的人体运动和健康大数据公司。截至2019年9月30日,华米共记录了总睡眠70亿晚,累计心率监测211亿小时;累计ECG心电图达1489万次,而初筛的房颤和疑似房颤接近7万人次。在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优秀的医学专家团队(90%以上拥有医学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支持下,华米科技也成功推出米动健康VIP服务,从而实现了“端+芯+云”战略的整体落地。
在芯片方面,由华米科技自主研发的“黄山1号”也在今年量产应用到了多款Amazfit品牌手表、手环中,包括目前的旗舰级产品Amazfit智能手表2 ECG版。由于“黄山1号”芯片的加持,该产品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和Apple Watch竞争的具有ECG心电图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此外,华米还先后投资了SiFive和GreenWaves两家明星RISC-V创业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前沿的芯片技术研发。
提及“黄山1号”的换代产品,黄汪透露,“黄山2号”已经完成整体设计,将于2020年量产。虽然不肯透露具体细节和参数,但他表示,该芯片将支持更多的智能、健康功能,也会应用在更多的智能手表上。
而在终端方面,黄汪也表示,未来华米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将不限于手表、手环,会有全新的品类;下个月的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华米科技或许就会给大家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