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与华为携手打造IT联合生态实验室,通过开放与合作,构建“百花齐放”的IT生态圈

责任编辑:刘婷宜 2020.01.19 13:16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1579411056770002889.png

近日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完成华为TaiShan服务器部署及加电上线,标志着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构建的IT联合生态实验室正式运行。IT联合生态实验室主要基于中国移动IT业务应用场景,双方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围绕核心技术持续加强创新布局,逐步提升关键应用和产品的自研水平;同时联合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开展新技术、新方案、新应用的测试及认证,推动端到端生态成熟,构建“百花齐放”的IT生态圈。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面向IT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加大IT领域创新投入,通过开放与合作,逐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及水平,实现中国移动IT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华为通过构建供给安全、运行安全的IT产品与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移动提供端到端安全可控的IT系统,并不断提升IT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助力中国移动筑牢“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方将在服务器、数据库、基础软件、AI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和联合创新。针对中国移动核心业务的场景,基于华为丰富的IT软硬件技术(鲲鹏计算平台/昇腾计算平台/Gauss DB数据库/ OpenEuler操作系统),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相关IT技术联合创新,开展相应的技术与产品认证规范、测试标准、测试工具的研究,共同探索创新成果。

开放合作,联合孵化IT生态圈,以联合实验室为契机,立足引入鲲鹏生态相关的软硬件企业,聚合云服务商、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硬件供应商等各方资源,从而孵化出围绕移动IT核心业务的IT生态圈,同时定期组织生态圈研究、培训、分享新技术、新成果,实现共同提升、共同成长。

测试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业务闭环。结合中国移动业务发展,不仅在联合实验室内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测试与认证,还将在现网进行试点实践,并总结经验在中国移动内部、行业推广新技术、新方案、新应用的实践成果,助力中国移动力量大厦建设,助力IT应用水平提升。

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IT专业机构,作为企业流程的固化者、数字服务的使能者、智慧运营的推动者,对内重点推进全网IT统一规划、集中化IT系统的整合与建设、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项工作,提供资源共享、能力集中、合理管控的IT运营支撑服务;对外依托集中化IT系统和自主研发经验积累,积极探索IT资源和能力优势的对外输出,提供大数据等IT解决方案和服务。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围绕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总体战略部署,加快企业级智慧中台建设,强化注智赋能和能力共享,推动数据融通,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与业界领军企业合作,在自主可控方面探索创新,围绕中国移动的核心业务构建良性IT生态环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依托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在通信网络、IT、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华为主张开放、合作、共赢,与客户、伙伴合作创新、扩大产业价值,形成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华为加入4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积极参与和支持主流标准的制定,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1579411028601073190.png

2019年华为推出的鲲鹏920处理器,支持64个内核,也是华为布局计算领域的重要一环。鲲鹏920处理器堪称目前业界最高性能的ARM架构处理器,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强性能。

1579410986283042631.png

截至目前,华为智能计算已经发布了“算、存、传、管、智”五大自研而TaiShan正是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产品,五大芯片的创新全部在TaiShan服务器上得到完美体现,构筑了安全可靠、稳如泰山的服务器品质。

在“计算”上,采用鲲鹏920处理器,多核架构性能更高,能耗更省。

在“存储”上,采用华为智能SSD控制器芯片Hi1812,通过智能加速与磨损平衡算法,提供性能、寿命都是业界第一的SSD产品。

在“网络”上,采用华为智能网卡芯片Hi1822,支持以太与FC融合、协议加速与可编程,降低网络协议处理对CPU资源的占用,释放至少15%的CPU资源。

在“管理”上,采用内置AI管理引擎与算法的华为智能管理芯片Hi1710,结合自研的BIOS及FusionDirector管理软件,有效降低运维运营成本。

在“AI”上,采用基于达芬奇架构的华为AI处理器昇腾310和昇腾910,分别是AI推理/训练芯片,分别具备极致的能效与性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