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之下,中国高科技企业当先“求生”再“求胜”

作者:金峰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0.07.13 06:01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国际环境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日益不友好,其理由花样繁多,包括危害国家安全、违反全球制裁协议、侵犯知识产权等,但结果往往趋于一致。一是从需求侧着手,不允许本国企业购买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例如一些国家拒绝华为参与本国的5G网络建设,甚至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剥夺;二是从供给侧着手,不允许中国高科技企业购买其原材料,主要是芯片、重要软件(如MATLAB)等,甚至连第三方代工都不被允许,如一些芯片代工厂停止为海思代工等。在笔者看来,这是黑云压城的时刻,中国高科技企业当先“求生”,再“求胜”。

从需求侧看,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进入部分国家市场,充其量只是“伤筋”而已,毕竟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可以挖掘,且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尤其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相关领域对数字基建相关设备的需求成倍放大。但从供给侧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不向中国高科技企业出售上游的原材料,就是彻彻底底的“动骨”了。没有芯片、核心软件等上游原材料,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制造将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自研的产品、第三国替代产品势必也会涉及相关技术,若超过美国规定的阈值,依旧无法制造。在笔者看来,美国等国的制裁手段,确实精准打击了华为、中兴、浪潮等中国高科技企业,随之而来的链式传播效应将影响高科技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甚至可能会影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

罗马难以一天建成,我国的高新技术体系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在研究,人家也在研究;我们跑得快,人家跑得也不慢。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最终胜出的机会。笔者认为,面对黑云压城的至暗时刻,中国高科技企业应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首先,卧薪尝胆。两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践是可以借鉴的对象,他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争取到了最终的胜利。中国高科技企业所能够争取到的时间,即便不足以积累“战略反攻”的资源,也可以争取到缓冲的空间,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其次,合纵连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际政治与商业环境,从来都不是难以撼动的铁板,大家都在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中国高科技企业向来是全球市场上的大采购商、大供应商,能否继续采购、供给,其影响面甚广,应当寻找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人士从中游说斡旋。

再次,转移阵地。中国高科技企业巨大的采购量足够吸引第三方的替代者。只要供给能够保证,对内深挖内需市场,对外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军,中国高科技企业将有望获取足够大的市场。

最后,生态变革。事实上,中国高科技企业被“卡脖子”的原材料,国内大多都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替代品,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其和国外技术的差别,一是技术上的代际差距,二是生态的完整性。如果能借此机会倒逼我国企业进行生态重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也并非一件坏事。

寻找“求生”的办法,是为最终的“求胜”奠定基础。中国的核心优势有二:第一,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5G在我国的快速部署落地就是最好的写照。第二,我国有足够大的内需市场,可以支撑任何一项新技术规模化商业放大,即便只依靠内循环,也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有了这两大核心优势做支撑,笔者相信在中长期内,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克服现有困难,走向胜利之路。(作者为通信行业专家)

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