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杨光:立足5G云网能力,推动云XR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田小梦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20.07.21 17:4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今日,在5G云XR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第三届“绽放杯”5G云XR专题赛加速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产业与业务合作部总经理杨光,与产业合作伙伴解读5G云XR相关研究报告。

三个维度推动5G云XR产业发展

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5G“杀手级”应用,但是究竟哪项应用才是真正的5G“杀手级”应用,业界并没有形成定论。

杨光表示,“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5G应用将会基于5G的网络能力和边缘服务能力打造出一些平台,改变5G应用的交流方式,从而产生各类各样‘杀手级’的应用。” 如云XR作为5G应用的通用平台,已经初露锋芒。5G云XR以一种新型互动形式,大量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文娱等多个领域的To B和To C场景。

尽管XR市场前景广阔、云XR是最佳路径已成为产业共识,但面向商用的5G云XR端到端结构和解决方案依然缺失,有待产业共同探索,以加速产业化、商业化进程。“5G联合创新中心从联合技术攻关、开放实验室以及举办专题赛等工作着手,打造5G云XR的能力”杨光说道。

在联合技术攻关方面,识别制约5G云XR成为“杀手级”应用平台能力的关键问题,明确5G云XR的云网能力需求,探索新型云网架构与解决方案。

在构建开放实验室方面,验证5G云网支撑XR业务的能力,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云渲染、云感知等关键技术发展,孵化创新技术方案与业务应用。

在举办专题赛方面,以云网商业价值为导向,发现并培育5G云XR创新解决方案与业务应用,引领产业向5G云XR方向创新发展。

重磅发布5G云XR产业研究报告

活动期间,杨光指出,中国移动携手华为、中兴、视博云、英伟达、AWS、PICO、亮风台、ARM、高通、海思等多家合作伙伴,拉通XR端到端能力,共同发布《5G云XR端到端能力需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需求报告》)和《5G云XR架构及解决方案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两份5G云XR相关研究报告。

1.png

据介绍,《需求报告》旨在识别5G云XR业务指标和端到端关键能力需求。在报告中,根据不同业务形态、交互体验和云网能力需求,将云XR业务划分为强交互云VR类、弱交互云VR类、云AR类三大类,定量、系统地分析了端、管、边、云的指标要求。

此外,《需求报告》与前期业界发布的XR需求分析报告相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考虑了分辨率、帧率、头部MTP和操作响应时延等因素,测算和评估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业务体验等级;二是综合考虑内容制作、云边算力、编解码算法和终端能力等因素,研究匹配现阶段产业发展水平。

《研究报告》则是综合考虑业务需求及部署成本,提出5G云XR端到端系统能力架构。面向三类业务差异化网络架构,重点介绍了网络侧和边缘云侧的关键能力及核心技术,包括GBR保障、切片隔离、渲染、感知、动作姿态预测、CDN增强等。同时号召产业界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标准推动等工作,加速云XR应用落地。

杨光指出,“虽然当前业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工作,逐渐明确了相关的一些能力和要求,能够统一的接口架构、标准,去实现相对规模化的发展。”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