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态系统复杂化难题 英飞凌助力eSIM商用进程提速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0.08.10 11:4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用户身份识别验证方面,业界有可拆卸式和嵌入式两种SIM卡。前者即传统的SIM卡,后者即eSIM卡,它直接焊接在设备中,可通过远程SIM配置(RSP)技术以OTA的方式变更信息,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的特点。

eSIM并非一项新技术,业界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讨论eSIM,2013年推出第一代规范,但是目前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见。现在随着5G的商用,eSIM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并被寄予了很高期望,以英飞凌为代表的eSIM厂商也针对曾经制约eSIM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5G商用提速,eSIM迎来东风

与可拆卸的SIM卡相比,eSIM焊接在设备中,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无需更换SIM卡即可切换移动运营商,用户可随时选择更优的资费方案、更好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更方便地漫游;eSIM体积较小,无需卡槽,以固体模块形式焊接在设备中,方便终端灵活设计,具有耐高温、防震和抗干扰等优势;eSIM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使得设备可直接通过移动网络连接至互联网,搭载各种创新型支付解决方案。

现在全球5G进入规模商用时代,特别是我国5G建设如火如荼。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物联网安全产品线区域市场经理刘彤认为,随着5G的商用,更多设备连接入网、更丰富应用场景的出现,网络安全性也面临更高要求。5G网络传输速度更快,设备规模更大,数据容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使得网络负载急剧增长;5G时代出现了IMSI加密需求,需要更加安全的完整性保护,以及设备与网络的双向认证。在应用场景方面,5G网络将广泛应用在工业、医疗、交通、金融、娱乐、港口等领域。

1597031131460086724.png

刘彤认为,对于更高的安全需求、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传统SIM卡已无法胜任,相对而言,eSIM更适合物联网蜂窝通信,未来将与传统SIM卡方案并存,长期来看有望取而代之。

分析机构ABI Research也对eSIM给出了乐观预期。例如,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ABI Research预测,2024年内置eSIM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出货量将达到6.44亿,约5亿台智能手机将安装eSIM;在物联网方面,ABI Research预测,2024年内置eSIM的物联网设备出货量将达到2.32亿,其中超过1亿用于汽车。

1597031076067043331.png

1597031091562031546.png

从应用领域来看,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eSIM可用于智能手机,也适用于健身追踪器(如运动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现今苹果和三星等终端厂商都开始在产品中采用eSIM技术;在M2M方面,eSIM在车用级、工业级场景应用初具规模;在物联网方面,刘彤预计IoT应用对eSIM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应用场景包括物流、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商用车队管理,以及智慧城市等。

作为一家在SIM卡芯片市场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老牌厂商,英飞凌于2008年率先在汽车上面部署了嵌入式车规级eSIM,目前能够提供完整的eSIM产品组合,包括适用于消费级、工业级和车规级的硬件软件统包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在车规级方面,英飞凌面向汽车应用的安全控制器推出了SLI76和SLI97;在物联网方面,英飞凌面向工业应用的安全控制器推出了SLM76、SLM97、SLM17产品。英飞凌还最新推出了一站式购齐eSIM方案——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涵盖消费级和物联网两个层面。

一站式方案破解物联网碎片化、eSIM生态系统复杂化难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凌的一站式购齐eSIM方案。众所周知,物联网市场规模庞大,领域众多,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这也给测试、封装、商用带来了流程繁多、工序复杂、性价比不高等难题。针对这样的痛点,英飞凌提出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将硬件、软件统包,做到即插即用,大幅节省测试时间,节约人力和物力投入。方案包括两个产品形态:OC1110面向消费类电子设备,OC2321面向物联网设备。

面向消费类电子设备的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基于英飞凌SLC37安全芯片,可以满足GSMA安全需求并通过了CC EAL4+的测试,它配备坚固耐用且值得信赖的安全保障,能够确保敏感数据和密钥的安全,防止欺诈。

不仅如此,该解决方案完全符合GSMA和3GPP的最新5G规范,支持主要移动运营商的配置文件,并具备远程SIM卡配置功能,可提供最大至1.2MB的可用内存,供用户存储运营商的配置文件、数据及其他应用。其超小型封装尺寸仅为2.9mm x 2.5mm x 0.4mm,有助于实现崭新的设计,特别适用于印刷电路板空间非常敏感的终端。

面向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的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可助力客户轻松完成蜂窝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部署和管理。通过应用eSIM,设备制造商可以交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产品,而不必提供面向特定市场的特定版本。这样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通过简化产品管理降低成本,并大大加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步伐。

刘彤强调,该eSIM符合GSMA的远程配置管理规范,将一个设备甚至一组设备接入互联网,可以完全通过在线门户进行远程管理。这种无线远程激活和配置物联网设备的方式,使设备联网更加自动化、更安全。制造商可以在生产、运输和部署设备之后选择联网服务提供商,并可在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易用性以及在选择移动网络运营商和流量套餐方面的灵活性。

除了解决物联网市场碎片化的难题外,该方案还能破解eSIM生态系统复杂化的难题。eSIM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的时间,但是目前落地项目并不多,刘彤认为,其核心难题是eSIM生态系统相对复杂。

第一,运营商投资非常大,包括RSP平台建设、系统改造等,正因为如此,目前全球近千个运营商上线了不到200个eSIM系统。

第二,产品落地前的测试相对传统SIM更复杂,包括PCB板绘制、硬件打板、软件调试、与平台对接等多个环节,量产之前的产品测试计划和生态系统的对接计划需要非常好的契合。

第三,大部分终端客户刚刚接触eSIM产品,对整个生态系统不完全了解,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产品量产计划。

刘彤表示,英飞凌的OPTIGA™ Connect eSIM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易用性的优势,能够破解生态系统复杂的难题。英飞凌还与印度运营商TATA通信合作,该运营商可以提供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码号资源,助力实现独立于运营商的预集成式蜂窝网络覆盖。一站式方案加上借力TATA合作伙伴,英飞凌有望助力解决客户痛点,帮助客户尽快上线eSIM方案。

谈到未来发展,刘彤表示,在目前提供的适用于消费级、工业级和车规级完整全系列eSIM产品组合的基础上,英飞凌将继续扩展和丰富产品线,提供高品质的软硬件产品和易于整合的解决方案,以期继续在相关领域扮演领导者角色。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