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唐雄燕:通信网络三部曲演进走向智能算网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0.12.21 13:5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近日举行的“2020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五届通信技术年会”上,中国联通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表示,通信网络的演进正在经历三部曲,即从过去连接性的网络,走向云化网络,以及未来的智能算网,而智能化和算力网络将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

从市场和技术维度看通信网络变革

目前恰逢“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唐雄燕表示,面向“十四五”的通信网络变革可以从市场趋势和技术趋势两方面来考量。

从市场趋势看,未来五年最大的市场机会在数字经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2%,规模居全球第二。但是无论规模还是占比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空间,也是未来机会所在。

目前,运营商发展的“语音-流量-数字业务”三部曲已进入第三部。随着3G和4G快速发展,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收入主要构成,未来从流量经营到数字化生态的转型将成为方向。唐雄燕认为,转型期将面临很多变化,例如网络从人与人连接走向万物智联新阶段,To B市场将成为重要服务点。在此过程中,运营服务也将从封闭运营体系走向与垂直行业紧密结合的体系,需要开放合作及生态共建。

唐雄燕认为,在技术趋势方面四大动向值得思考。

一是摩尔定律失效,架构创新作用凸显。长期以来推动ICT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遇到瓶颈,ICT基础科学和材料还未出现革命性突破。虽然芯片制程还在下降,但是成本越来越高,在容量和价格方面不能带来过去那样的显著变化。网络架构创新成为解决技术挑战的手段,例如5G在无线技术上没有根本性的变革,更多依靠多天线、灵活组网、云化架构等。

二是通信网络IT化,技术体系深度融合。SDN/NFV推动通信网络由IP化迈向IT化,通信技术与IT技术深度融合,5G网络实现全面云化转型。不仅ICT技术融合,ICT与OT、垂直行业运营技术也开始深度融合。

三是网络定位转型,服务属性更加突出。过去通信网络服务于运营商自身业务,包括话音、短信、流量等2C业务,如今直接面向行业客户、互联网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网络的服务和产品属性突出。从服务角度看,要输出更多网络服务的产品。

四是多元技术竞争,生态构建成为关键。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生态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发展呈现多元技术竞争的态势,开源生态和闭源态势并没有谁好谁坏,技术生态的选择或培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

算力网络成运营商新机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5G作为新基建的龙头,是“十四五”中最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12月,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近2亿。唐雄燕表示,尽管5G商用成绩斐然,但要能对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产生更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与更多新兴技术如ABCDEF(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量子通信)相结合。

特别是在与云计算的结合方面,云网融合成为运营商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形态。三大运营商不谋而合地发力云网融合,通过把网络基础设施与云基础设施相结合,给用户提供云网一体的服务。面向未来,云网融合将从1.0迈向2.0。云网融合1.0体现为云网协同,云计算和网络服务一体化提供,但云与网相对独立。下一步,随着MEC和AI的发展,算力将无处不在,网络需要为云、边、端算力高效协同提供服务。

在第二阶段,无论是对制造的基础设施,还是对网络基础设施都会提出新的要求。运营商因此提出算力网络概念。何为算力?唐雄燕认为可用电力进行类比,如果说算力如同电力,那么算网就如同电网。大家使用电力基础设施,不用知道电力由哪个地方生产,将来运营商也可以成为算法运营商,把社会算力集中起来,成为算力中介。“算力网络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新机遇。”唐雄燕认为。

据悉,中国联通研究院2019年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2020年发布《算力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白皮书》,系统阐述了算力网络的架构、技术、标准和生态合作等方面的现状与展望。2020年11月发起成立算力网络产业技术联盟。

唐雄燕认为,通信网络演进分为三部曲:过去通信网络是连接性的网络,不管连接人还是连接物,连接的技术手段在变革。近十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网络需要适应云服务的需求,提供云网一体的服务。未来十年,AI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为了更好适应AI对算力无处不在要求,需要发展智能网络,智能化和算力网络是下一步重点发展关注的技术领域。

唐雄燕还提到了对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特征十大畅想:柔宽带、泛连接、云原生、链原生、安内生、深融合、确定性、优成本以及大开放。

据悉,中国联通于2015年9月在北京国际通信展期间发布了CUBE-Net 2.0(中国联通新一代网络架构),明年2月将在GSMA上海展发布CUBE-Net 3.0(中国联通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中国联通已经从新一代网络架构过渡到新一代基础设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