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们为何要出自己品牌的手机?

作者:马继华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1.02.01 05:17 来源:北国骑士

日前,中国电信发布了天翼1号2021云手机。与时俱进,这款手机也选择了直棱角。运营商做自有品牌手机再出新品。

事实上,在2019年11月,中国电信发布了首款5G云手机天翼1号,推出了全面的云应用以及999元的价格。这次的联通“U-MAGIC”价格也在1500元左右。

前一天,中国联通发布了自有手机品牌,名字叫“U-MAGIC”,也宣布进入到了自造时代。三家运营商已经在自有品牌手机方面聚集,下一步,中国广电推出自己的手机也好像是顺理成章。

要讲运营商自己造手机,那肯定得首推中国移动。在2012年12月5日广州“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时任总裁李跃就表示,“中国移动将肯定做自己品牌手机”。

在2013年8月2日上午10点,中国移动在创新大厦一楼发布了自有品牌终端。终端包括M601、M701两款智能手机、CM510/CM5122款4G MIFI、一款移动电源。在2014年6月6日上市发布。五模十频的4G千元M811,预示着中国移动将加快布局4G手机,使4G业务驶入“快车道”。2015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A1、N1、N1Max三款新品,均支持5模11频和双卡双待,并全面支持VoLTE(高清语音及视频通话)、RCS(融合通信)、NFC(近场通讯)等技术。

2019年8月30日,中国移动正式上市了旗下首款自有品牌5G手机--先行者X1,该机不仅延续了中国移动自有品牌手机一贯的高品质,同时兼具精美的外观、旗舰级性能,配合中国移动优质高速的5G网络,可让用户突破网络束缚,带来全新的上网体验。同时,该机的上市,也标志着运营商在推动我国5G发展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中国移动自己造手机还可以推向更早。2009年9月27日,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宣布OPhone正式在沪首发。国庆期间,消费者就能在上海的近百家指定销售点购买到首款OPhone手机多普达A6188。OPhone本来是传言要做成手机品牌的,后来变成了操作系统平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那个时代,也曾经有市场传言,中国移动发布自己的自主品牌手机后,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将于2010年前后打造了一款专属于年轻人的低消费类型高性价比手机,品牌名字叫“鲜手机”,可能联合中兴打造。不过,后来没有了下文。

在3G时代,运营商们热衷定制手机,到了4G时代,运营商们基本上让各种手机品牌放飞了自我。究其原因,通信标准是大问题。在3G时代,各家运营商制式不一,定制机补贴基本不会流入友商,而到了4G时代,通信标准逐渐一致,全网通成了标配,运营商们谁也不愿意傻傻的补贴终端,而让竞争对手通过话费流量补贴白白抢走用户。

除了中国移动一直对自有品牌手机孜孜不倦,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为何也对这种花钱的生意开始热衷呢?

从大趋势来看,做自有品牌是几乎所有科技类公司的选择。不仅运营商在做自己品牌手机,我们也看到,盒马也做了很多自己品牌的快消品,甚至在盒马鲜生店内已经达到三分之一比例,这其实是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在管道化已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的转型突围。

品牌在自己做渠道,渠道也必须自己做品牌。平台在做内容,内容也需要扩张平台。道理是一样的。

最近小米的渠道转型就争议很大,很多代理商不服气,而小米坚定的建设更高端好管理的小米之家好像也没有什么商量余地。

品牌商在加强品牌布局与管控,渠道商在发展自有品牌,如果把运营商也看成是最强大的渠道商,那么,趋势就很明显了。既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要渠道补贴,不许定制化,那么,就做自己的品牌产品好了。

其实,小米这种也是虚拟运营商,又是手机等智能终端厂商,现在又在加强自有门店布局建设,一旦这些类型的公司都成型(卖自己手机卖自己卡)了,运营商面对用户的界面岂不是全部让位出去,运营商的营业厅还能做什么呢?运营商只能做起来自己的手机和其他终端来应对。

也许,运营商做手机,只是第一步。面对未来大量的智能家居产品空间,运营商们的渠道销售能力和网络整合能力都可以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既可以集成,也可以被集成。用手机来试水,用手机来磨刀。

另外,运营商要在5G时代发展各种新业务,就必须能有自己的试验田,也要有自己的示范基地,拥有自己的品牌手机才能掌控发展节奏,才能引领行业合作伙伴向自己提出的前走。中国移动当年做3G手机,就成功的打开了TD 的产业空间。

我们也看到,运营商的自有品牌手机基本上都定位在中低端,属于普及机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在智能手机厂商头部集中化以后高端化发展留下的空白,有利于快速普及和下沉,对5G形成规模化发展有很大价值。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高度同质化,做出一个新品牌的成本并不高,难的是如何被消费者认可和有渠道卖出去,运营商可以结合自身的渠道优势和业务融合,至少销售还是有保证的。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