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高同庆:“五新” 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作者:孟月 责任编辑:朱文凤 2021.02.23 15:54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月23日,以“5G正当时”为主题的2021 GTI国际产业峰会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召开。中国移动高同庆副总经理出席峰会并从“把握新机遇、夯实新基建、运用新要素、催生新动能、构建新生态”5个方面与与会嘉宾分享了中国移动在推动5G发展方面的进展与思考。

11.jpg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加速,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呈现出“五纵三横”的新特征。

高同庆表示,“五纵三横”特征趋势愈加凸显,赋能数字化转型发展,5G正当时。

权威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以“五纵”为代表的典型场景经济规模将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三横”方面,全球连接数将超过1000亿,使用人工智能的大型企业占比将达到97%,使用云的企业将达到100%。信息通信业依托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迎来了自身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移动积极把握新机遇,全面加强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数据要素的运用,与各行各业共建合作共赢新生态,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高同庆表示,中国移动从四个方面发力,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

一是夯实新基建。中国移动已建成超过39万个5G基站,5G套餐用户数达到1.69亿,打造了覆盖广、性能优、成本低、运维强和能力全的行业专网服务体系。并以“全面融智”为目标,大力推进“中移九天”上云,实现移动云向智慧云的新发展。

二是运用新要素。在信息技术方面,中国移动推进5G+AICDE、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和运用,实施“九天揽月”“数字星火”“筑巢引凤”合作计划。在数据要素方面,中国移动打造“生态开放、技术先进、数据全面、规模巨大”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经过多年建设,中国移动大数据平台“梧桐大数据”已经汇聚企业内全域数据,通过构建数据中台积淀能力,具备全球行业领先的数据规模及平台能力,设备规模超2.4万台X86服务器,日均接入量超1900TB,实现了全网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计算,在政务、金融、旅游、交通、民生等方面打造了五大类150个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三是催生新动能。“新基建的不断完善以及两大新要素的运用将会为更美好的人民生活以及更高效的社会生产治理注入新动能。”高同庆谈道,“依托新基建及两大新要素运用,让生活服务进步,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实现生产方式升级。”具体而言,在生活服务方面,中国移动打造了超高清视频、视频彩铃、云游戏、XR、5G消息等业务应用,让客户畅想高清、沉浸式新体验。在社会治理方面,为应对新冠疫情,5G远程医疗、红外测温、无人物流车等新应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为助力复工复产,5G健康码、热成像,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等新模式快速普及,保障企业“停班不停工”。 在社会生产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落地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智慧炼钢、智慧港口等一系列5G行业应用,加快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四是构筑新生态。中国移动积极与产业共同构筑繁华似锦的新生态。一是升级研发合作,依托“一体四环”创新体系,通过“联创+”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共投资源、共担风险、共有成果、共享收益”的联合研发新模式,促进科创合作再升级;二是大力开展商业合作,通过开放十亿级客户市场、实施500亿价值分享行动、投入千亿元并购参股资金,共拓商业合作新蓝海;三是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共同解决5G发展中仍面临的功耗、成本等挑战,促进5G产业推动多模多频多形态终端成熟,支持 5G消息等特色功能,实现全球漫游,持续推动5G技术标准和产业向着极致能力、极简网络、绿色高效、智能安全方向发展演进;另一方面共同构筑5G国际跨行业融合生态,持续拓展“5G+”全球朋友圈。

GTI自成立以来,为推动TD-LTE全球发展,以及全球5G产业成熟,助力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移动作为GTI发起成员之一,感到非常自豪的同时,也将继续为之做出更大的贡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最后,高同庆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依托GTI、GSMA等国际平台,与全球产业伙伴积极开展更广泛、更深入、更高效的合作。中国移动愿意共享经验、共享规模、共建产业、共拓市场、共克挑战,与产业各方共赢万物智联新时代。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