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今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在“十四五”和全球整个环境变化下,中国的芯片行业有什么具体目标或者生产规划?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做出回应。
田玉龙表示,芯片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现代信息产业和产业链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上是非常骄人的,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企业实力稳定提高,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对于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布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全面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环境政策。田玉龙主要有列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对于集成电路企业自获利年度开始减免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对企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推动力。二是在基础方面进一步加强提升。芯片涉及到基础问题比较多,有材料、工艺、设备,涉及比较长的产业链。基础扎实,芯片产业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三是集成电路产业本身也需要很好的生态环境,搭建平台,是在产业链上形成互补、互相支撑的过程,所以搭建平台、优化生态是非常关键的。四是芯片产业发展全靠应用引导,所以在汽车、工业、医疗、教育,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五是芯片产业发展还依赖于人才,所以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上,政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链,要加大合作。
“芯片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使它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为中国的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全球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上将给予大力扶持,共同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田玉龙如此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