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数智化巡检释放人力价值 提质增效再加速

作者: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 姚克宇 徐俊涛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1.03.15 14:1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通信基站的日常运维巡检虽然实现了流程自动化,但仍存在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维护成本居高不下、无法保障运维巡检质量的问题。为此,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铁塔)在郑州开展了巡检生产数字化试点。

河南铁塔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巡检记录仪、数字化二维码标签等手段,进行图像采集、标注、模型训练、优化、AI识别,重点针对运维巡检痛点,解决隐患发现、故障预定位、资源变更等疑难杂症,建立了“智巡+人巡”的协同巡检模式,基本实现了“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数字化巡检,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保障了运维巡检质量和客户感知度的提升。

传统巡检面临三大挑战

传统的巡检主要采用运维平台派单+人工巡检的方式按规定周期进行,主要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占用大量人、财、物资源。无差别的重复现场巡检,造成维护资源的极大浪费,传统巡检占用了25%维护资源。二是巡检周期长、时效性低。传统巡检模式周期长,无法及时掌握站址资产资源变化及隐患整治开展情况。上站巡检效率低,一个巡检小组每天平均巡检5个站址。三是巡检效果不能有效把控。故障判断全凭维护人员个人经验,巡检效果的好坏仅能通过现场抽检复查、集中检查等方式事后开展,无法实时有效地对巡检效果进行管控和评价,巡检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河南铁塔通过在机房内部和铁塔中部各安装一个带云台的高清摄像头,为塔桅维护人员全量配备了视频记录仪,室分巡检采用二维码识别技术等手段,实时采集巡检信息,数据回传系统后由专家队伍分析采集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输出巡检结果。后台对上站巡检隐患处理视频记录进行稽核,巡检过程及效果可视、可控、可回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充分为基层分公司减负,释放人力价值,提质增效再加速。

数字化运维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开展数字化运维,运维监控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机房环境、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机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巡检不到位等问题,生成巡检问题日志清单,并派单至一线人员开展整治,通过智能巡检设备,可以对问题工单整改效果进行复查,实现智能巡检和问题闭环处理的有机统一。

数字机房机柜巡检释放人力

传统的基站机房巡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效率效果要求。河南铁塔通过在机房内部和铁塔中部各安装一个带云台的高清摄像头,对机房/机柜外观及内外部运维环境、开关电源、电池、孔洞封堵、走线等7类35项巡检内容的标注点,实时摄像采集,逐项完成巡检事项,并上传采集到的机房/机柜相关巡检信息,将人工现场开展的巡检工作转变为远程数字化巡检(如图1、图2所示)。

同时,后台人员可根据巡检情况在对代维维护质量评级的同时,精准推送隐患整治、检查和维修工单,并进行精准整改,实现了数字化巡检的效能闭环管控。

1615789170820086629.png

图1  利用塔顶摄像头对基站周边环境实时巡查

1615789170852059135.png

图2  利用室内摄像头远程控制照明,对站内设备实时监控

数实结合促塔桅维护效率提升

塔桅巡检工作高度依赖塔工专业经验和责任心,巡检实效及质量不可控,且不易回溯。塔桅维护人员巡检时在塔上采集巡检信息和隐患信息不便,存在生产安全风险。因此,河南铁塔为塔桅维护人员全量配备了视频记录仪,上站巡检时对塔体及相关构件信息进行采集,数据回传系统后,按照基础巡检维护、塔体巡检维护、防腐巡检处理、防雷巡检接地、其他维护等,将塔桅巡检分为5类分项入库建档,由专家队伍分析采集到的信息并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对接头、走线、固定情况(设备、天线有无松动)、防雷、工参、塔身/抱杆、异物等7种巡检问题/隐患进行甄别,发现问题和隐患并输出巡检结果。

后台对上站巡检隐患处理视频记录进行稽核,巡检过程及效果可视、可控、可回溯。这种数字化手段与现场情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塔桅维护的集约化、高效化。

数智化室分运维精准维护

传统室分巡检依靠专业室分维护人员目测观察并拍照登记,问题发现主要依赖技术经验,且巡检过程无法跟踪,缺少智能化手段,巡检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河南铁塔开发出一套“巡检测试APP+后台分析管理”的室分巡检测试系统。

巡检APP与后台实时连接,在巡检过程中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实现对巡检室分站点的遍历性测试、巡检设施设备的图像信息及巡检人员的任务跟踪,从而实现了巡检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和智能化跟踪。巡检人员使用手机APP巡检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后端管理系统连接,只需客户端扫描一下室内楼宇标贴的二维码,即可与后台数字化巡检服务器交换数据,获取室分站址的基础信息、楼宇及楼层相关信息,巡检结果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如图3、图4所示)。

通过智能手机现场客观测量并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现场及时回传,极大地降低了对巡检人员的技能要求,提升了巡检效能。

1615789170917081634.png


图3  前端测试采集

1615789171603095910.png

图4  后台跟踪分析

数字化提升资产精益管理价值

为改变传统的运动式集中上站、依靠人工统计核实的资产数据核对方式,下一步河南铁塔将在现有机房数字化巡检功能基础上,采用视频监控+人工智能的方式,运用AI技术对采集的设备图像进行学习分析,自动识别各类设备资产,汇总生成资产统计数据,并应用到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指导地市实时开展资源数据与实物资产的核实修订。

为及时掌握机房设备增减情况,做好运营商加装设备的有效管控,通过高清摄像设备,定期收集并建立机房设备资产影像数据库,依托智能图像对比技术,对发生设备变更的情况进行自动识别,生成设备变更告警工单,指导一线人员对设备变更情况进行核实,可以实现对运营商私装、私挂设备的及时发现和整治。

数字化引擎促提质增效再加速

在数字化巡检试点实践中,人工巡检作为数字化巡检的补充,不仅克服了传统巡检方式的弊端,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运维巡检与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缩短了流程环节,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充分为基层分公司减负并释放人力价值,提质增效再加速。这些优势可用“快、好、省”来概括。“快”——数字化巡检的效率是传统模式的15倍;“好”——数字化巡检方式实现了多个基站的连续巡检、各类异常“智巡”辅助识别、与传统人工方式的差异化定位,提升了精准性和及时性;“省”——目前郑州分公司试点的站址有效节约了巡检维护成本且投资回收期约为两年。

此外,在2月14日突如其来的大雪应急保障中,数字化维护成效凸显。河南铁塔监控中心通过机房智能巡检系统远程轮询各县区基站受灾情况及当地雪情,获取第一手应急信息,快速分析受灾情况,及时调度应急(如图5所示)。郑州分公司调动保障人员275人次、车辆135辆次、油机183台次,较好地完成了本次保障任务,确保了运营商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

1615789172548081223.png

图5  远程轮询各县区基站受灾情况及当地雪情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