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今日,正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华社发文痛批中国联通,文章表示特别提到有部分联通用户反映了中国联通变更注销门槛高、异地查询资费障碍多等问题。面对此番现象,新华社表示:企业如果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依然跟不上,将会遭遇用户“用脚投票”。
网络技术发达,变更注销门槛反变高?
据新华社介绍,四川大学大四学生邹小萌在学校办理了一个中国联通每个月40多元的不限上网流量的话费套餐。由于去年初的疫情,邹小萌有一年左右没去学校,一直留在老家合肥,一个月上网费用高达200多元。她拨打联通客服电话咨询,客服人员回复说超额费用主要是网络流量费用,因为她办的校园套餐限成都区域使用,只能在成都本地享受。她随后提出携号转网的要求,但是联通公司要求必须本人去成都营业厅现场办理才可以,所以事情一直耽搁了下来。“在受疫情影响要求尽量减少跨地区流动的情况下,联通公司依然要求用户去成都营业厅现场办理业务,不充分考虑用户实际情况,这一要求很不合理。”邹小萌说。
反映变更注销门槛高、“上船容易下船难”的用户,并非只有邹小萌一个人。一些通信用户反映,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的远程办理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疫情防控也催生不少企业远程办理业务,可通信业务变更、号码注销还这么麻烦,让人难以理解。
资费收取不透明,异地查询存障碍
除了变更注销门槛高之外,新华社还指出目前在通信、银行等部分公共服务行业的一些收费项目不够透明、不够合理,还有些费用收取后很难查询相关具体信息。
“稀里糊涂被扣费500多元。”杭州市民申楠(化名)告诉记者,她的工作单位从北京转到杭州后,依然使用在北京办的联通电话号码。因为看了一个网络视频,不仅套餐内流量用完,另外还产生了500多元欠费。她想查询话费是不是有问题,但是联通公司人工客服电话一直无法打通。她去杭州市的联通营业厅现场查询,工作人员回复说其北京联通号码不能在杭州查询费用详情。
对此中国联通客服工作人员回复称,鉴于技术原因,公司部分跨省(市)业务必须要回到开户地办理。预计下一步公司会进行技术升级来解决该问题,满足用户需求。
公共服务关乎个体感受,也关系发展大局
公共服务关乎个体感受,也关系发展大局。新华社表示,从企业提高公共服务意识、用户提高维权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履职监管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有专家认为,对通信、银行等公共服务行业而言,其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高速公路、机场等是看得见的硬件基础设施,通信、金融等是看不见的软件基础设施,都很重要。在竞争愈加激烈、用户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如果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依然跟不上,将会遭遇用户“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