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3.0,回顾中国联通CUBE-Net演进与蜕变

作者:甄清岚 责任编辑:刘婷宜 2021.03.18 06:53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随着“宽带中国”“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网络架构和运营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要求,网络转型升级和架构重构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追求。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尤其是为应对新形势下用户环境和业务环境的变化,中国联通于2015年推出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 2.0。

进入到2021年,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已经全面升级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为此,中国联通再出发,将CUBE-Net 2.0升级为CUBE-Net 3.0,并将于3月23日发布CUBE-Net 3.0白皮书。

CUBE-Net 2.0顺势而生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逐步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发展,人类依托互联网迈进了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与此同时,智能终端、云服务等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网络的规模和流量也得到快速增长,网络和信息服务也不再限于公众用户。同时, SDN/NFV、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驱动网络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开始新一轮的变革。这为信息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对网络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挑战,应对新形势下用户环境和业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OTT和云服务对网络体系的影响,中国联通于2013年启动了面向未来可运营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和架构——CUBE-Net 2.0研究计划,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着眼于应对业务云化对运营商网络的冲击,为云服务商提供差异化网络连接服务,主要是推动电信网络运营面向云服务的转型。于2015年发布了一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 2.0。

CUBE-Net 3.0即将发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我国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从“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信息通信网络肩负着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使命,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网络底座的支撑。尤其是随着5G、AI、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云、管、边、端、业深入演进,连接、计算与数据进一步融合,通信网络已经全面升级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行业正大步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开启万亿新市场,提供极简、极智的网络服务,成为运营商追求的方向之一。作为我国四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联通,乘势而上,整装再发,在对国际国内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前沿技术走势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在CUBE-Net 2.0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成功将CUBE-Net2.0升级为CUBE-Net 3.0,以打造连接数据与计算、提供智能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为愿景,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八年攻坚 助力网络发展

从2013年提出CUBE-Net 2.0研究计划,到2015年发布CUBE-Net 2.0,再到2021年即将发布的CUBE-Net 3.0,可以说,CUBE-Net已经成为中国联通网络转型的标志品牌。

回看近几年中国联通取得的成就,在CUBE-Net2.0的支撑下,中国联通深入推动网络“四化”转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打造了国内首个全面SDN化的广域网-产业互联网(CUII),并基于CUII开发了云组网、云联网、SD-WAN等多款云网协同创新产品,推出基于SDN的金融专网,并实现了5GC 100%虚拟化,上线了OSS2.0等一系列智能运营产品。

据了解,CUBE-Net 3.0是面向2025、瞄准2030,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承袭CUBE-Net 2.0,立足5G,放眼6G,融入云原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内生安全、确定性等新技术元素,包含面向用户中心的宽带接入网络、面向数据中心的云互联网络、面向算网一体服务的融合承载网络、面向品质连接的全光网络和面向运营和服务的智能管控平面。

在构建新一代网络的攻坚路上,中国联通始终坚持深化CT技术与IT、OT、DT技术的融合,致力于构建弹性、灵活、开放和确定性的基础网络能力。数字经济大潮起,科技创新风头劲。相信在中国联通CUBE-Net 3.0的加持下,定能更好地助力网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