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3月24日,中国联通举办CUBE-Net 3.0网络创新技术论坛。中国联通于昨日成功发布CUBE-Net 3.0网络创新技术体系,5G确定性网络是四大核心攻关方向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确定性服务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联通研究院邀请了来自信通院、华为、中兴、联想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进行了研讨,旨在推动确定性网络技术及产业不断走向成熟。
研讨会现场
在此次研讨会中,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首先进行了欢迎致辞,他指出CUBE-Net 3.0网络技术创新一大特点就是实现网络的融合创新,而确定性服务是网络服务追求的关键方向,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集成产生更好的确定性服务能力。同时,确定性跟5G的发展息息相关,ToB市场是5G的重点发力方向,为满足ToB市场的需求,实现确定性,运营商可以利用专网等特有解决方案。本次会议希望通过行业专家的探讨与思想碰撞,助力确定性及专网技术的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致辞
在技术研讨环节中,中国联通研究院黄蓉专家,首先介绍了5G商用现状以及To C、To B典型业务对网络的需求,总结得出未来业务发展对5G网络的最大诉求即确定性,包含确定性时延、带宽、时延抖动、高可靠性和可用性。运营商需要对客户提供集成化以及对网络可管可控的能力,因此中国联通希望以可标准化、可复制、可定制的目标构建确定性服务的端到端网络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即服务;通过基础网络,增值网络服务,强化网络服务以及接入、传输、核心、多云协同等多维技术保障业务体验。最后,黄蓉指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统一的指标感知体系,业务与底层精准匹配,多域协同,无线不确定性以及成本等。
中国信通院朱瑾瑜分享了关于工业互联网与确定性网络相关技术及观点,通过介绍工业网络的现状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延伸发展方向,引出确定型网络的维度,即差异化服务定制,多层技术灵活配置以及动态质量保障。同时朱瑾重点介绍TSN关键技术,明确场景以及标准和产业现状,给出了5G与TSN融合的路径展望,最终希望通过5G作为TSN的桥,实现域的扩展,目前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时钟同步,QoS映射以及资源协同。最后朱瑾介绍了信通院正在进行的计划、标准制定以及TSN+5G测试床等产业活动。
华为高级总监肖圣龙介绍了如何在确定性体验提升上面驱动业务发展的思考及实践。他指出,目前华为联合产业伙伴对确定性网络的共识在于:差异化,专属性及自助性。多样化行业对确定性有明确需求,而5G能力存在一定差距,问题涉及架构性及功能性。此外,他还介绍了华为对确定性网络的考虑,包括管理层、调度和控制层以及保障和测量层。最后,肖圣龙给出了5G确定网络分三步走的想法,首先是高价值业务场景的探索,其次是行业标准协同与合作,第三是项目探索和商业化复制。
接下来,中兴武向军总工介绍了5G环境下的确定性网络。首先分享了行业场景对于5G确定性的需求,以及5G确定性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承载网分片、大管道隔离、柔性管道与硬管道结合;无线网QoS、智能AMC、主备通信、本地分流、边缘网关;核心网切片、5G-LAN等;最后阐述了中兴在5G网络中确定性实践,包括与腾讯合作的游戏切片、无线低时延调度、UPF增强、端到端确认转发等。
来自联想云网融合事业部5G网络和系统部的李学成总监,从云网融合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未来技术和业务的发展方向,分享了关于云网融合技术,以及在专网尤其是在智能制造行业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以联宝科技为例,详细介绍了在生产高度复杂环境下,如何通过云网融合赋能智能制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了云网融合带来的重要价值。
在分论坛的最后,北京科技大学孙雷教授分享了5G+TSN方面的思考和见解,详细介绍了“5G+TSN”的关键技术,在异构网络协同和互通方面面临的挑战,指出TSN可能是解决工业网络、工业协议互通性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法,并为未来的技术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些方向。此外,还基于钢铁行业剖析了“5G+TSN”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场景,提出“5G+TSN”协同的技术有望打造未来智能工厂的基础网络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