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千兆”进入3年窗口期,行业准备好了吗?

作者:张鹏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1.04.02 11:34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行动计划》明确规划了主要目标和行动计划,比如到2021年底,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 2亿户家庭的能力,新增5G基站超过60万座; 到2023年底,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建成100个千兆城市,打造100个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

以政策加速产业落地,这对于整个信息通信行业而言,无疑将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而2021—2023年也将成为千兆光网和 5G网络快速发展成熟的重要“窗口期”,光 器件、光传输、无线通信以及一系列相关领 域产业链条企业都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利好。 也正因此,《行动计划》一经发布,资本方面立即给出了利好反馈。从宏观角度解读,《行动计划》确实能够有力拉动国家与各行业的投资,促进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的 发展新格局。

然而在舆论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5G无用论”“家庭假宽带”等,这说明我们没有给广大的个人消费群体和行业 企业客户足够的想象空间,应用场景的匮乏和互动体验的不足使得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理 解只局限于“越来越快”,而行业内反复提及的数字化转型、融合应用、泛在连接等新生词汇,人们甚是陌生。

如何破局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速应用推广,从个人消费层面讲,持续的市场宣传和用户培育工作不可停歇,与之相配套的业务套餐和服务能力也要跟上。来自最新的运营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29个省的70家省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千兆宽带商用套餐;我国千兆用户达到了643万户, 比2019年底净增553万户。从行业企业面看, 5G to B应用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千兆光网面向企业侧也是浅尝辄止,未来几年如何深挖to B市场,赋能行业融合应用,仍然是考验ICT行业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需要苦练内功。在实现“双千兆”的路上,至少存在三方 面挑战。

首先,相关的技术和标准亟待完善。如 5G SA网络大规模商用还需探索,千兆光网行业应用还需继续深入,5G端到端切片还需不断落实等。

其次,产业链发展存在掣肘。众所周知, 在高端芯片侧我国还未能实现自主可控,而受制于5G模组以及光模块等成本高,大规模网络建设的投资依然居高不下。

最后,模式创新,唯有对“双千兆”应用核心价值的不断挖潜,才有可能刺激消费者的 “刚需”出现,才不会陷入“行业不埋单、用户 无兴趣”的商业困局。

总之,推进“双千兆”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界的共识与协作,未来还需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并加速推进标准进程。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