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2021世界电信日大会|5G+承载技术与产业会议等你来!

作者:通信世界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1.04.29 11:0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建设5G基站81.9万座,实现了所有地级市的5G网络覆盖,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商用,承载先行。承载网是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

政策加码,5G承载迎利好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近期工信部印发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从网络建设、承载增强、行业赋能、产业筑基、体验提升、安全保障6个方面着力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其中特别提到“加快推动5G独立组网规模部署”“协同推进5G承载网络建设”。政策加码将为5G承载带来利好。

目前产业界各方已在5G承载领域展开了积极部署。从标准组织来看,3GPP R17和R18标准将重点增强支撑uRLLC、网络切片的RAN和SA的定制化服务能力;ITU-T、IEEE802.1和IETF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分别开展L1-L3的确定性承载技术标准研究和定制;我国CCSA、5G推进组下属5G承载工作组、未来网络等多个产业联盟也都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应用研究,如5GDNA已发布了5G确定性网络在电力行业的需求、技术和实践等系列白皮书。

产业链多方均积极布局5G承载

从运营商布局来看,切片分组网(SPN)作为中国移动5G回传技术在各地市全面应用,部署已超20万端,充分支持了5G业务的发展。SPN除了用于5G个人业务外,还广泛应用于传媒、电网、教育、医疗、交通以及工业园区等行业网络,SPN所具备的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精度同步、灵活管控和网络切片等优势也因此有所凸显。同时,SPN在国际标准方面也获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例如ITU-T主导完成的SPN/MTN系列标准立项,将助力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发展。未来,SPN在垂直行业应用、专线、云网融合方面也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为解决传统城域网架构在5G大带宽、云化和云网融合等需求场景下存在的建网成本高、业务编排复杂等问题,中国联通提出了面向5G时代的固移融合、云网一体的智能城域网架构,是对已有综合承载传送网(UTN)的技术升级。中国联通智能城域网端到端支持并部署SR/EVPN协议,承载5G业务、政企大客户业务和家宽业务等。

为了满足5G业务对网络带宽、时延、切片、智能化的全新要求,提升用户体验,中国电信早在2017年就开始对5G承载网架构、技术标准进行研究。中国电信以IPRAN为基础引入大容量新型设备和SRv6/Flex-E等新技术构建5G承载网STN,用于实现3G/4G/5G等移动回传业务、政企以太专线、云专线/云专网等5G+云网的统一承载,为云网融合战略奠定基石,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从设备商、仪表测试等厂商来看,近日,北京联通华为共同发布了《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智能城域网 5G 承载切片白皮书》,加快了 5G+垂直行业应用的培育和融合创新,释放网络潜能,诠释了 5G 致力科技创新、赋能行业、给用户带来无限精彩体验的发展理念。中兴通讯提出了面向确定性转发的精准5G承载网方案,该方案具备四种关键能力:第一,精准管道;第二,精准管控;第三,精准诊断;第四,精准同步。目前该方案已相继在电力、云游戏等行业部署验证。烽火通信发布了面向5G的FitHaul前/回传统一平台的全新承载解决方案,充分展现其泛在、超宽、极简、随需的构网理念。而作为仪表测试领域代表企业的VIAVI也在积极联合国内外大型研究机构、运营商、设备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5G承载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现网的测试。

新时代下,5G承载如何演进

5G 时代是云的时代,也是云和网相互融合的时代,两者共生共长,互补互促,云网融合将催生出丰富多彩的行业应用。随着5G、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承载网络也在不断升级演进。

5G向垂直行业延伸、云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承载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承载网络如何更好地支撑5G网络的发展,为垂直行业提供高质量承载?未来承载网将如何演进?为探讨在新时代下的5G承载发展方向,在202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召开期间,中国通信学会特于5月18日9:00-12:00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承载筑基 网联万物”为主题的“5G+承载技术与产业会议”,特邀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兴、烽火、VIAVI等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5G承载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科研院所、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器件商等产业链各方的深入合作,推进5G承载网络新技术研发和试点验证,将技术标准创新与产业健康发展紧密结合,助力5G+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协同推进面向云网融合的5G承载网络技术发展,对产业链形成参考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激发产业热情,繁荣产业生态。

更多内容请扫描“报名通道”或关注“通信世界”微信公众号,获取大会最新消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