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开设全第一个鸿蒙移动编程技术课程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1.06.08 16:03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6月2日,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赵小刚在武汉大学率先开设全国高校第一个鸿蒙移动编程技术课程

2020年11月,赵小刚老师和华为公司签署华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双方开始联合设计在高校中开设的鸿蒙应用开发课程的内容。经过紧张的线上交流、技术讨论、准备教案等环节,2021年2月25日,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课程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顺利开设。

赵小刚讲道,去年疫情期间,华为公司通过邮件联系到他,商量在武大开设课程的可能性。今年4月份,他拿到了华为提供的一部装有鸿蒙2.0系统的手机。当然,它是公测版,和即将面世的商用版是不大一样的。

“鸿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视觉效果、操作方式和目前的安卓系统十分相似,但它的运行速度要比安卓快一些,电量耐用性比苹果IOS系统更好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测试机里,一些工具程序是基于鸿蒙开发的,但像微信、QQ、淘宝、支付宝等常用应用,依然是用的安卓版本。也就是说,整套系统可以完美兼容安卓软件,如果大家的手机要更换鸿蒙系统的话,可以无缝切换,不会感受到任何不便。”赵小刚说。

鸿蒙并不是套壳的安卓系统。赵小刚讲道,华为和我国的其他科技企业,完全有能力把原创的操作系统做得很不一样,但是那样不利于用户接受,也就不利于一套新的操作系统推广和覆盖。现阶段,鸿蒙兼容安卓可以说是权宜之计,但华为已经和国内300多家企业合作,越来越多的鸿蒙系统原生应用会面市。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应用和鸿蒙系统匹配度更高后,用户就能体验到鸿蒙系统有什么不一样,带来了怎样的性能提升。未来鸿蒙系统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一定是会超过安卓系统的。

鸿蒙的内核相比安卓是一次大的跨越。正如华为一直在强调,鸿蒙系统是为“万物互联”而生。“万物互联”这个概念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但普通老百姓感觉可能还有些远,现在有了鸿蒙系统作为桥梁,大家很快就能感受到“万物互联”对生活的改变。比如外卖小哥,骑车时用手机导航会比较危险,如果换了鸿蒙系统,他可以把手机导航应用一键投送到智能手表上。比如一项工作在手机上进行到一半,回家就可以投送到平板电脑上继续操作。这种投送不是投屏那么简单,而是两个智能设备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智能设备互联这些年一直在做,但一直做得不好,特别是老人根本不会用,鸿蒙的诞生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鸿蒙系统做的不只是让设备简单地联系起来。未来,家里的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都可以在鸿蒙系统的支持下组成一个超级终端,冰箱、电视也能帮你处理工作,智能空调闲置时也许还能帮电视提高视频处理能力。这种互联将提高所有智能设备的利用率和计算效率。从更高层面来看,鸿蒙系统不仅是为方便人们的生活而研发。因为,“万物互联”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动力,可以使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等更快更好的实现。

从今年2月25日开学第一课起,《移动编程技术》讲的都是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目前有来自武大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30名学生选修,这学期的课程刚刚结课。这学期赵小刚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华为主要是通过连线交流提供资料等方式来提供支持教学。从下学期开始,双方还将联手进一步完善课程,同时邀请华为的软件工程师以及合作厂商的工程师来授课,更好地让新技术走进高校,让高校科研力量为产业端提供支持。 

武汉大学是第一家,目前来说也是唯一一家,目前的合作是在软件开发领域。在硬件开发领域华为和国内高校也有合作,据赵小刚了解,湖北很多高校都愿意与华为这样的高新企业展开合作,华为也期待更多的产学研合作落地,计划把鸿蒙系统的相关课程、研究,推广到更多高校。

这种合作不仅对产业发展有益,也能让学生受益。比如学软件工程的学生,原本一直都非常抢手,很多人毕业都进入了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如果将来鸿蒙系统迎来大发展,对于在学校就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而言,未来会更有竞争力。

在这个教案准备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民族自豪感和对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自信心。赵小刚表示,华为公司技术人员总是能在碰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就给予全方面的技术支持,这是在上苹果编程课时完全不能比拟的。虽然鸿蒙系统还不够完善,但只要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完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鸿蒙是大有可为的。

备课压力很大,华为公布出来的资料不多,网上也缺乏相应材料支撑,所有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经过大家努力,最后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鸿蒙系统的理念和设计思路;鸿蒙应用核心概念;开发工具DevEco介绍,鸿蒙开发基础和鸿蒙Java&JS前端开发等

刚给学生讲鸿蒙的时候,赵小刚担心学生接受度不高,课后讨论时也发现学生对鸿蒙不太信任,毕竟没有用过。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特别是在华为提供的样机上展示了鸿蒙App的真机运行和多机分布式程序开发后,学生慢慢从最初的疑惑到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些反馈更坚定了我继续讲授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开发课程内容的信心,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承担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重大。

现在上课用到的大多是国外的硬件设备、国外的操作系统,还有很多国外的教材。学生将来走进社会后,会不会言必称英特尔,言必称微软?会不会让人们天然地认为,在计算机领域就是国外的软硬件更好?所以,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赵小刚表示特别高兴看到鸿蒙系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