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想象一下,当你到达目的地,你的车辆将自动停入车位,并开始“无线触充电”;当你踏入工作室,工作界面便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出现在眼前,我们再也无需实物式的笔记本、键盘和鼠标......而这些设想的实现必然都离不开“低能高效”的硬件支持。近日,爱立信和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合作开展两个研究项目,为5G、6G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硬件支持,并为新一代革命性应用赋能。
此次合作的两个项目,包括锂离子设备如何实现神经形态计算,提高AI算法能效,以及如何用无线电信号为“零能耗”设备供电。
用锂离子芯片实现神经形态计算。新一代移动网络为终端用户带来了众多良好体验——如网速快、延迟低、可靠性强;但同时也让网络运营商面临着一项挑战——即需要管理结构复杂的大型网络。爱立信正致力于研究认知网络,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数据驱动的安全、高度自动化的网络运营。为了提高认知网络的计算力、速度和能效,爱立信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研究实验室,展开了通过锂离子芯片实现神经形态计算(又称“类脑计算”)的研究,让人工智能处理更节能,并使认知网络操作更简单,且能耗更小。
攻克无线电为零能耗设备供电难题。除了对锂离子设备的研究,爱立信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RLE)还在研究能连接我们周围的数万亿个传感器和其他“零能耗”设备的移动网络。而如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为这些设备供电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这项研究将揭示设备如何从无线电信号和其他来源收集能量,以及如何设计系统使其“低耗”完成简单任务,和如何设计移动网络来连接和控制这些设备。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Anantha P. Chandrakasan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爱立信合作,并在节能互联设备进一步的发展中,共同应对关键性的技术挑战。我们将把我们的知识与爱立信在移动技术领域的工艺技术结合,开发出为边缘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动力的硬件,并在下一代移动网络中取得重大进展。
爱立信研究部负责人Magnus Frodigh表示:5G正在引领物联网的全面实现,它使我距离真正的互联世界更近了一步。大量微型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网络,将是新一轮技术飞跃的两股驱动力量。我们希望与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团队合作,开发出使之成为可能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