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为了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和降低城市污染,同时对汽车产业进行迭代升级,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高起步。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281.4%;批发销量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
对于善于抓住风口的科技巨头来说,“造车”已经成为他们新的默契。目前,苹果、华为、富士康、百度等行业巨头都以不同方式纷纷尝试杀入汽车领域,无论公司的定位是手机、互联网公司还是制造业,大家都在争取拿到自动驾驶军备赛的入场券。其中,以性价比高、生态圈广而作为立身之本的小米更是成为将智能汽车价格打下来的希望所在。
过去几年,小米把做智能手机的经验复制到了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笔记本电脑等诸多领域,不仅让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品牌标签深入人心,而且围绕手机陆续投资孵化智能硬件,也形成了相关领域的生态圈。
雷军也认为,小米的生态链就是小米汽车核心优势,因为智能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汽车作为小米生态链上的最后一环,将会把手机、笔记本、家电和出行工具串联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是其他汽车企业和IT巨头不具备的。
的确,小米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而言软件能力突出,但相比苹果、百度等企业在AI算法能力及数据积累基础暂时较为薄弱;在软件生态方面,小米尚未具备自主OS系统能力。同时,对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来说,需要加大力度研发芯片、通信、传感器,以及软件系统等新技术。而作为一个行业新人,小米相关的汽车技术专利和储备相对不足。如果仅依靠智能设备、应用生态进行“上车”和“绑定”,可能更像是为他人作嫁衣,也不便于收集抢占自动驾驶高地所需的数据资源。
此外,“造车”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稳定的生产流程。对此,雷军表示,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让汽车行业充满了风险,但小米目前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截至2020年底,小米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凭借公司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加上全球最好的生态业务,小米亏得起。
自宣布造车后,小米就被视为了提振行业信心、拓宽发展空间和加速行业进步的现象级公司。9月1日,雷军发文道出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军本人,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小米集团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净利再创历史新高,Q2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87.4%,再度刷新单季最高记录。
总之,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科技企业的“跨界”已成为常态,但汽车产业的高壁垒仍需要引起重视。道阻且长,未来小米能否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高性价比的智能汽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