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找位”变“位等船” 中国移动“5G+北斗” 助力数字长江建设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1.09.24 11:4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长江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摇篮,更是经济发展的动脉。长期以来,长江航道存在着待闸锚地船舶密集、执法监管强度高、压力大的问题。如何强化水域安全、实现智慧监管,让“黄金水道”畅通无阻?有了中国移动“5G+北斗”,长江航道正在实施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技术革命。长江航道管理服务方式正在由传统人工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

1632455335762095475.png

船载5G北斗智能终端,让“船找位”变“位等船”

长江宜昌段,日均至少有300艘船经过。船舶要过坝,就必须要在下游区域进入锚地,办理申报手续,进行安全检查。在传统模式下,船舶进入锚地要沿途寻找锚泊位,进出港秩序差,锚泊随意性强,不仅会增加碰撞风险,也让船舶监管变难。

“现在有了5G专网覆盖,船员再也不用等进了停泊区再去找锚泊位。”长江宜昌通信管理局局长王毅说,船员通过船载5G北斗智能终端或“慧泊”APP,能提前、准确知道哪里有锚泊位,然后直接行驶到停泊区。

据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能够获取水域内的高精度时空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数据,赋以船舶更加智慧的“大脑”,使船舶能够提前知道锚泊位,且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级范围内。

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让海事执法效率提升一倍

过去航道管理部门面临着“定不准”“收不到”“看不全”等需求痛点和技术难点,中国移动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融合应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让船舶监管更直观、更精确。一旦有船舶偏离航路或驶入警戒区,系统能立即响应,并向该船推送预警信息,提醒驾驶员及时纠正。

在长江宜昌通信管理局监控中心大屏,监管人员透过锚地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锚地内的船舶数量、船舶类型、载货数量、是否安检等情况。

“海事执法效率提升了一倍。”宜昌海事局港区海事处现场执法人员介绍,以前海事现场执法都是纸质记录,回港后再统一手工录入,执法步骤繁琐,效率低下。现在通过5G网络和移动执法终端,现场执法视频能及时回传,实现海事执法一键查询和一键归档。

1632455361959052542.png

据介绍,5G网络还能支持船舶远程检修。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能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通过5G执法仪的高清、低时延的视频,能够实时将事故现场勘察和相关检查情况及时传回,支撑远程“专家诊断”,确保执法检查准确无漏洞。

5G网络全覆盖,构建“海陆空”救援三层网

去年9月起,在宜昌海事局的支持下,长江宜昌通信管理局联合中国移动宜昌分公司,实现长江宜昌段庙咀至云池37.5公里水域5G专网全覆盖,并整合智慧监管、移动执法、应急指挥3大创新应用,打造了这个“5G+北斗”智慧海事样板点项目,这也是首个长江航运“5G+北斗”智慧海事项目。

“毫无疑问,‘5G+北斗’将为智慧航运提供更多可能。”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称,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5G专网,具备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能为水上交通保障体系提供网络支撑,让设备运行性能更优、数据传输更稳定、高清视频回传更流畅。

在宜昌市临江坪待闸锚地,还配备了5G无人机、5G无人船、5G海巡艇等应急救援装备,全部能接受5G信号,实现了“船”和“船”、“船”和“岸”的网络连接。

1632455384217051018.png

据了解,中国移动将继续扩大5G网络在长江的覆盖面,助力示范项目推广到整个长江航线,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航运强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