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手机市场:要创新还是要规模?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2.03.11 07:2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OPPO发布了创纪录的150W和240W闪充技术,从而拉开了今年手机产业和国内手机厂商创新的序幕。那么今年手机产业创新和市场的走向如何?

提到2022年的手机创新,相信折叠屏肯定是首当其冲,且颇具代表性。

众所周知,2021年荣耀、OPPO、小米等品牌都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很快将迎来销售小爆发,预计到2025年折叠屏手机将占高端市场的40%~50%。在此之前,手机厂商需要与供应链厂商在物料和零部件成本上持续优化,可折叠面板和铰链等结构件上需要持续投入和创新;同时在人机交互方面,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需要更好地适配并提升体验。

以折叠面板为例,京东方发布的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技术,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内折,又能外折。随着柔性OLED技术的成熟,增强了面板形态的可塑性,给智能手机整机形态的变化带来机会。而随着全球各大智能手机终端厂商逐步向折叠屏手机领域渗透,或许将为整体创新乏力的智能手机市场带来增长的新动力。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手机厂商,尤其是中国手机厂商,不可一味押宝在折叠屏手机上,毕竟与动辄10亿部级别的智能手机年度出货量相比,折叠屏手机在未来数年内依然是小众产品。不过,国内手机厂商以折叠屏手机之名,对标苹果,冲击高端市场,从竞争的市场策略层面,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总之,2022年国内厂商在冲击高端市场方面依旧是任重道远,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是靠品牌形象带来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愿意相信溢价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确保产品具备良好的体验,而这需要长期的优化与磨合。

除了以折叠屏继续冲击高端市场外,始于去年国内手机厂商自研芯片的创新理应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并成为关注的重点。

不过从去年看,国内厂商的自研芯片未显著提升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原因很简单,芯片要真正在系统中发挥作用,持续迭代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今年国内手机厂商在自研芯片方面的新举措,以及已有芯片持续迭代的能力将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21年国产手机品牌发布的新机数是:vivo(含iQOO)新机数量49款,OPPO(含一加、realme)新机数量42款,荣耀新机数量23款,小米(含红米)新机数量21款,华为新机数量11款。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手机厂商的优势依然是在规模。所以,2022年依靠不同产品系列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依然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主要市场战略。

说到规模,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以中低端新机“Galaxy S21 FE 5G”打响了2022年智能手机竞争的“第一枪”。该款机型配备有旗舰手机Galaxy S21系列的主要功能,但配置有所降低,价格较为低廉,约为699美元。另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也将于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第三代iPhone SE 5G版新手机。有消息称,苹果对iPhone SE 3的售价设定在400美元以下,较上一代产品进一步下调,而低廉的价格有望吸引众多非高端安卓手机用户“倒戈”到苹果阵营。

基于此,国内手机厂商在追逐高端市场的同时,切记不要忽视自己的“后院”(中低端市场)被偷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自研芯片和折叠屏手机将是2022年智能手机创新的主要领域及卖点,但仍需紧密关注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的变化。否则将有可能剑走偏锋,而规模依然是手机厂商,尤其是中国手机厂商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