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面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通信行业资深专家 葛颀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2.05.10 16:1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迈进的关键时期,以数字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生产力升级,正深刻改变着“大航海时代”以来逐步确立的社会治理范式、经济增长方式和千行百业运营模式,数字经济正逐步替代工业经济的核心和关键位置。

1652170600071088921.png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3.7%,较上一年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全球GDP增速下降2.8%,但是数字经济的增速水平却达到3%。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数字经济保持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增速的3.2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聚焦中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是中国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五年。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要求,规划期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一增一减,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十四五”保质量、稳存量、活增量的新发展特点,中国数字经济“谋什么局”“走什么路”“整备什么工具箱”至关重要。

基本面一:聚焦国内大循环新格局

方向更加清楚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路线更加明确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成效更加显著

202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态势。截至4月27日,除吉林、新疆、西藏外,其余28个省份发布了一季度GDP数据,均实现了正增长。从GDP总量来看,有11个省份超过万亿,湖北、安徽和上海分别以10804.66亿元、10347.7亿元和10010.25亿元,首次进入一季度GDP“万亿俱乐部”。

结构更加有效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2020年的8%提升到10%。这意味着在新增超过20万亿元经济规模总量的加持下,中国数字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引领性发展。

2022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从宏观经济政策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国家政策的有力牵引和指导下,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数字科技公司和工业企业在内的更多产业参与者,将通过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和数字化转型力度等举措,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

基本面二: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主阵地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明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要素——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均处于优势领跑地位。

数据是新型的生产资料。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数据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行业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将占全球的27.8%,跃居世界第一。

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是新型的生产力工具。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移动网络和NB-IoT网络,发展了最多的固定宽带用户、移动宽带用户、IPTV用户、5G行业应用用户和物联网终端;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日新月异。

从中国数字经济的5个大类——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的总体情况分析,目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核心产业为数字产业化,非核心产业为产业数字化。

核心产业由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四大类组成,占GDP比重为7.3%。

产业数字化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其本质就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GDP占比为31.2%。目前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为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呈现出体量较大、水平较低、增速较快的特点。

数字经济在带领人类社会从“原子文明”加速迈向“比特文明”的同时,也给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杀熟、歧视性接入、用户隐私数据泄露与滥用、算法歧视、资本无序扩张等新问题、新挑战、新风险层出不穷。

数字经济的发展范式是典型的“木桶理论”,“终端—应用—平台—监管”,整体效益是由系统中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

技术和经业务发展在一定阶段是领先于监管政策发展的,这是其天然的“创新”属性使然。国务院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数字时代构建了全新的生产关系,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长板”。

在领跑全球的数字产业化的基础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展开。全国统一市场的构建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和监管动力。

 

基本面三:聚焦数字基建工具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发展好中国数字经济,需要整备全新“数字基建工具箱”。

数字科技产品一般以5年为最优使用期限,产品服役超过这个时间,相应的维护和支持服务成本都将显著提升,在10年左右达到报废的临界点。

数字科技行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的技术路径和可持续生态化巨大,旧的系统(或平台)被不兼容的新系统颠覆是常态。

在过去的50多年里,摩尔定律定义了数字科技产品的主要规律——每18个月能力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这也是数字化战略制定、数字科技产品购置所遵循的最基础规则。

由此可见,数字新基建的基本规律是典型的“短周期”“路径依赖”和“前期成本高”,与铁路、高速等传统基建的“长周期”“通用技术”“后期成本高”特点显著不同,必须引入新的“工具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技术可持续和商业可持续的均衡。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腾冲”人口分布线,由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大致为中国版图倾斜45°基本直线,该线东南方向36%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超过90%的人口。

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4.1亿,虽然东南方人口聚集度有所下降,但胡焕庸线依然是中国社会人口经济的最大分割线。这条线大致也是中国数字化水平的分割线,东南各省绝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区域,则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人口和经济分布的不均衡状态以及“新基建”的基本规律,应考虑在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各有侧重,压茬部署数字科技产品、压茬应用数字经济工具,以精准灌溉替代大水漫灌,以求得成本和产出的最优化布局。

在西北侧,充分发挥数字产业化的先发优势,聚焦城市、国防、教育、交通、厂矿等重点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绿色大数据中心等性价比高且泛在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平台。

在东南侧,聚焦人工智能、5G行业应用和元宇宙创新等关键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更高的投资密度、流量密度和功能密度,打造高性能、高能力和高开放的产业数字化先行示范区。

“双碳”

全球通信产业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发布的“双碳”白皮书和行动计划,为中国通信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公众通信网络通过云化部署、软件定义网络和分布式架构等系统级设计,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接近自身碳足迹的10倍,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性,即一方面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为第三方用户带来显著的碳减排。

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每吨成交价格约为欧洲的1/10,价值尚处于严重低估的状态。与此同时,全球开设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均为单边市场,仅就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数量开展定价和交易,并没有对可度量的第三方减排开展交易。

可以预见,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的回归和双边市场的启动,将重新定义各行各业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和市场价值,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资本市场

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顺利回归A股,三大运营商均成为同时在境内和境外上市的公司。消费者市场、资本市场和资源市场的三合一,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发展提供了全新途径,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数字化时代,培育核心高水平团队、打造企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运营平台级产品至关重要。除了采购和战略联盟之外,资本市场和资本工具可以发挥更大、更新和更多的作用,并购、分拆、换股等都将成为新的战略实施路径,充满活力的企业治理机制将为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

元宇宙

元宇宙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新范式,目前受到XR终端、实时算力和数据安全性等关键要素成熟度的限制,无法继续沿用传统互联网“网站-用户”的中心化发展模式,分布式、热点式是元宇宙发展的全新路径。

元宇宙依托5G等公众通信网络,通过网络切片(NS)、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和服务化架构(SBA)等先进的数字化编排和组网技术,构建基于地理位置的“超级局域云网”,实现优于公众通信网络的通信能力SLA和服务保障水平QoS,支撑对接入速度、上行速度、端到端时延、抖动、丢包率、安全隐私、海量设备接入和高可靠通信等的严格要求。

在“超级局域云网”模式下,元宇宙无需承担高额的专网、专线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在技术上具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在商业上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与垂直行业的强IP头部冠军企业开展联合研发运营将有望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最强的超级工具。

面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期,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引下,聚焦国内大循环新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主阵地和数字新基建工具箱,中国将重新定义并构建数字经济的增长范式,迈向全新的数字时代。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