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徐志发:需科学布局我国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程琳琳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2.05.23 17: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有望维持年均约9%的增速,预计2025年估摸超过60万亿元,智能算力成为未来全球算力演进方向。5月18日,在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东数西算’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所所长徐志发讲道,智能算力的发展需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区域建设,不能“为建而建”,也不能一味追求高规格高性能,需要注重供需匹配,形成“政产研”多方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协同发展模式。

image.png

全球智能算力竞争已拉开帷幕

如今全球算力竞争愈加白热化。算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信通院测算,2020年全球算力总规模达到429EFlops,增速达到39%。2016~2020年,全球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30%。其中,智能算力成为未来演进方向。2020年全球智能算力规模为107EFlops,占比达到25%。而中国智能算力发展领跑全球,全球占比达到52%,远超美国的占比19%。与此同时,我国AI服务器支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4.5%,首次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要想发展智能算力,就需要先建设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徐志发讲道,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概念初步界定为: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基于人工智能专用算力芯片及加速芯片等组成异构计算架构,以AI服务器为核心设施,面向人工智能场景,提供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算力基础设施。

基于智能算力在驱动数字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重视并积极支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加快算力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多元异构的智能云计算平台建设。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体系。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增加和新基建政策的推动,驱动智能算力呈指数级增长,2020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35EFlops,智能算力(换算FP32)规模为56EFlops,占比由2016年的3%提升到41.5%,智能算力年均增速保持在70%左右。

全国智算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智能算力规模持续扩大能够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据测算,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点,GDP增长1293亿元。各省份按照算力发展主要分为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算力驱动型、以广东、江苏为代表的经济拉动型,和以内蒙、河北为代表的协同发展型三类。

多地迅速规划布局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智能算力。自2019年末开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开始在全国多个地区迅速建设落地,截至2022年5月,我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智算中心共9个,分布于深圳、横琴、武汉、南京、西安、上海等地;在建智算中心12个,分布于成都、沈阳、杭州、大连、廊坊等地。除少数高算力智算中心外,大部分智算中心首批规划建设算力峰值在100-300PFlops间,以满足本地及辐射地区业务需求为主。

政府还以智能算力为抓手带动人工智能发展。随着AI在各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智能算力缺口与日俱增,AI算力成为人工智能科研教学、产业应用的重要基础,而采用集约化的方式按需建设公共智能算力,也成为了业界广泛共识。

面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智能算力能够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与网络、数据深度融合,智能算力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未来的智能算力将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性服务,为整个社会的海量应用提供计算资源,助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需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虽然国内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正快速发展壮大,但同时在规模布局、技术支撑、调度运营、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面临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区域建设。

对此,徐志发强调,区域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不能“为建而建”,也不能一味追求高规格高性能,需要注重供需匹配。建设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政策,综合考虑周边产业、高校及研究院所情况,地理位置上注重东中西协调发展,发展主体上形成“政产研”多方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协同发展模式。

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支撑技术重在实现基建的公共性、高效性,未来将着力凸显开源开放、广泛兼容、高性能算力聚合等核心特点。在“东数西算”的大背景下,以内蒙为代表的西部算力枢纽将承接人工智能场景下离线分析、模型训练等大规模算力任务,与东部枢纽节点共同构成的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可交易的算力网络将是下一步算力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范式。

下一步,西部枢纽节点应重点破解智能算力的定价、计费、传输、记账、监控、交易等机制建设和算网协同等难题,才能真正实现“东数西算”和算力产业一体化发展。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