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5G发展环境分析
1、国内人口增长放缓,移动用户普及率接近120%
2011~2016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二胎政策,短暂刺激了新生儿出生率的增长,而后人口增速呈现出快速下滑趋势。2021年5月,国家再次推出三胎政策,却未能扭转人口下滑趋势,2022上半年,人口净增-9万人。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总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图1:国内人口净增量及自然增长率(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国统局)
2019年5G正式商用,此时,我国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超过110%,5G商用以来,移动用户普及率提升速度明显慢于4G发展时期。预计2022年底,移动用户普及率有望超120%,平均每人拥有约1.2张号卡。虽然近两年仍有每年约5000万号卡净增,但以第二卡槽/第二终端拓展为主。受制于移动语音负增长、流量增长趋缓、5G创新应用规模拓展不足等原因,预计移动用户增量不增收趋势不断加剧。
图2:国内移动用户规模及用户人口普及率(单位:亿户,数据来源:工信部)
2、用户换机热情骤减,5G终端出货量不及4G时代
2020年5G终端出货量首次超越4G,进入5G引领发展时代。然而,如图3所示,相较4G引领发展时期的手机出货量却出现显著下滑,国内换机周期也拉长至超过30个月。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由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明显下滑,抑制和延缓消费者的手机换代升级。其二,5G终端的创新性不足,5G网络相较4G的差异化优势不大,5G应用感知相比4G的提升不明显,对用户换机吸引力不强。其三,美国断供“芯片”,华为被逼入“无芯可用”的困境,使得华为国内手机终端销量份额从2019~2020年巅峰期的超40%降至2022年Q2的5%以下,而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份额飙升至46%的领导者地位,一定程度抑制了华为终端拥趸者的换机热情。
图3:国内2/3/4/5G终端出货量(单位:亿台,数据来源:信通院)
3、5G投资运营成本高,5G基站建设速度慢于4G同期
截至2021年底,国内4G基站的扩容基本完成,三大运营商重点聚焦5G基站建设。然而,5G建站速度明显慢于4G时代,并且高频5G单基站覆盖面积弱于4G基站,使得5G基站人口覆盖率显著低于4G同期。GSMA数据显示,2022年6月我国5G基站人口覆盖率约为58%,而4G建设第三年覆盖率就已达到95%。并且,4G网络的投资尚未完全收回,5G网络不仅投资成本高,运营成本则更高,特别是电费成本也让运营商倍感压力。因此,5G规模建站及扩容周期长于4G,当前5G网络覆盖一定程度影响用户体验。
图4:国内4/5G基站数量及人口覆盖率(单位:万个,数据来源:信通院、工信部、GSMA)
4、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5G产业有望迎来新增长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5G产业链成熟,加强5G产品研发,加速5G SA模组、终端等设备成熟,努力突破5G毫米波器件等短板,推进5G产业链优化升级。加速5G规模化应用,促进5G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加快5G天地一体化构建,实现5G地面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202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虽然5G人口红利、5G终端出货量、5G基站建设等对5G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有望为5G产业注入新的机遇和动力。
二、运营商5G发展现状及挑战
1、移动流量增长趋势放缓,5G未能力挽狂澜
4G时代,三大运营商大流量策略快速释放了移动用户对流量的需求,且由于流量基数较低,流量增幅连续四年保持100%~200%高速增长,而后逐渐趋缓。2019年以来,5G用户的拓展未能改变流量增幅持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用户户均流量(DOU)增幅也远低于4G时代,2022年1-6月行业DOU为14.4GB/月,同比增幅仅为13.3%。国际领先的韩国5G市场同样呈现出了流量增长放缓的趋势,2022年1-6月DOU为14.3GB/月,户均流量增幅从2019年的35%降至2022年6月的18%,呈现出类似情况。
图5: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及增幅(单位:亿GB,数据来源:工信部)
2、5G套餐渗透速度逐步放缓,增收动力不足
5G商用至今,5G套餐用户的发展由于受5G网络覆盖、5G终端出货量影响较小,因此保持了快速渗透与发展。2022年6月,5G套餐用户规模已超9亿户,占总移动用户的55.6%。参考4G套餐渗透提升规律,随着渗透率继续抬升,预计4升5窗口期将于2023年底前关闭。5G套餐升级是运营商实现移动业务收入增长的关键动力,工信部披露的2022年1-6月行业流量收入规模为3336亿元,同比增幅仅有0.7%。由此可见,对于剩余的长尾低值号卡,提价换套餐的难度将越来越大,预计后期主要以平迁或“加量不加价”套餐转换为主。
图6:国内行业5G套餐用户规模及渗透率(单位:亿户,数据来源:国内运营商官网)
3、5G 创新应用规模化发展不足,2C未形成杀手级应用
4G时代,可以说微信、抖音和4G互相成就,成为杀手级应用。但5G时代,至今还未出现所谓的杀手级应用(必须使用5G网络和终端的规模化应用业务),手机VR/AR、云游戏、3D直播等所谓5G应用还未成气候,亟需持续培育。
或许,5G时代很难马上诞生所谓的杀手级应用,但能够大幅增强现有应用的体验,例如微信可以发送更大的文件、更高清的视频、短视频时间可以更“长”等。
三、 运营商5G ToC业务发展建议
1、布局5G创新应用业务,培育“杀手锏”应用,扩展未来增长方向
当下,“元宇宙”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备受资本和用户关注,其中VR/AR、机器人、数智人等与5G技术息息相关。运营商可借助“元宇宙”,优先进行体育场馆、文化旅游、影音娱乐、博物馆等场景的5G网络精准覆盖和综合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并在城市核心商圈广泛布局5G应用创新体验厅,积极拓展“5G+云+XR”的沉浸式体验服务。让5G应用尝鲜用户身临其境的感知“元宇宙”的魅力,增强5G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和拓宽业务增长方向。
2、布局5G泛终端场景,拓展“高速率”大连接,增强移动用户粘性
连接数是运营商的根本,从人与人的连接广泛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是运营商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宣布5G R17国际标准冻结,该标准重点关注中高速率下的大连接物联场景。运营商可依靠5G大连接特性,推出“大融合”套餐,以“人”为中心不断向其周边泛终端场景拓展,广泛增加连接数的同时增强用户粘性。以客户主卡为中心,扩充移动需求场景下的标准化5G泛终端,例如:车载娱乐、移动智慧屏、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积极挖掘泛终端蓝海市场,提升客户保有率的同时,运营商有望获取5G新一波增长。
3、布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精准定位细分用户,激发5G用户流量潜力
QuestMobile发布《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2022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时长占互联网总用户时长比达到28%,同比提升2.3pp,各类应用也在加强与短视频内容的融合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具有强大的线上大数据精准挖掘能力,运营商可联合其线上直播带货渠道,定位高价值商务人士、大流量年轻群体、具有购买力的银发群体、骑手群体等关键细分市场用户,精准推送适合特定群体的5G号卡及套餐。与此同时,还可借助网红、明星联名卡,迭加云游戏、超高清直播、VR/AR游戏等方式,使用户认可和使用5G应用,逐渐激发潜力用户的流量使用。
4、持续改善5G体验服务,精准优化网络覆盖,提升5G用户满意度
由于5G网络覆盖周期长于4G,在5G网络覆盖不完善阶段,运营商需持续关注并改善5G用户的体验与服务。一方面,积极应对5G投诉,清单化管理相关投诉问题的原因、地点、频率等信息,建立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精准化网络测试,及时做好网络优化及站点精准扩容。另一方面,持续加强5G宣传工作,联合终端厂商引导用户打开5G开关,体验5G服务,提升5G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