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到“质变”,物联网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2.09.26 10:2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工信部近期公布的《2022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6.98亿户,超过移动电话用户(16.78亿户),这标志着我国步入“物超人”时代,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随着个人移动市场的饱和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运营商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其中,物联网被寄予厚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一粒沙子都将拥有自己的IP地址,其市场空间之大可见一斑。为此,近年来业界从技术、标准、产业等角度积极布局,致力于推动人人互联走向万物互联。现在,“物超人”的到来成为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通信行业有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到“物联红利”。

不过,“物超人”只是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业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数量上的超越只是第一步,物联网要想成为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担当,还需要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而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无疑还需要一个过程。

从收入贡献来看,目前物联网业务占比较低。根据《2022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1—8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721亿元,包含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内的新兴业务收入为2075亿元,总体占比仅为19.3%,物联网收入的占比则更少。因此,尽管物联网从连接数量上超越了个人通信,但从收入角度看依旧差距甚远。

众所周知,物联网用户和个人用户的消费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消费者可能1~3年更换一次手机,而物联网设备生命周期较长,动辄5年以上,尤其是一些低功耗监测设备的生命周期甚至在10年左右。因此,从终端更换角度来看,物联网的收入贡献能力无法与个人通信相提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离不开应用的丰富以及产业生态的构建。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出货量之后,全球移动互联网迎来高速发展。而手机出货量的超越只是动力之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依托智能手机和4G高速网络,微信、支付宝、美团、滴滴等应用层出不穷,让人们切实感受到4G高速网络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移动应用开发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

移动物联网要实现从“量变”到“质量”的跨越,也需要物联网融入千行百业,丰富产业生态,而目前物联网仍未实现广泛覆盖。以NB-IoT为例,目前其应用范围集中在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应用场景;5G应用则主要聚焦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下一步将向更多应用场景规模扩展。正因为如此,工信部提出物联网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将持续推动移动物联网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

数量上的超越只是第一步,要想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运营商依旧任重而道远。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