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应用大潮袭来,工业互联网下半场创新发展之选

作者:刘艳玲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2.10.18 09:4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我国工业互联网经历了从技术产业萌芽到点状应用,再到产业体系形成,如今已进入应用推广期。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助力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政策环境日臻完善,应用探索不断创新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希望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新一轮工业变革的核心载体,工业互联网更是被予以厚望。与此同时,我国在国家政策、应用探索等多方面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

在政策方面,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2018年5月,《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明确了3年起步阶段的重点任务,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引。随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等政策的陆续发布,使得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臻完善。

在应用探索方面,“5G+工业互联网”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实现了从0~1的突破,以及从1~10的拓展。2021年5月31日、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两批“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和五大重点行业实践,涵盖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20个实践场景,快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各要素实现落地应用及融合发展

当前,千行百业正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发展风生水起,例如国家级双跨平台企业,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台领域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有力带动平台创新发展,通过赋能行业伙伴,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工联网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列访谈”中,华为云副总裁黄瑾曾介绍,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 Plant已经服务了油气勘探、冶炼冶金、黑色/有色金属加工、石化化工、电力、采矿、热力和燃气等超过22个行业。在石油行业,使油气层识别评价时间缩短70%以上、识别准确率达到测井解释专家水平、预测精度比传统的预测提高了20%;在钢铁行业,基于华为融合工业知识和AI的知识计算技术,帮助华新不锈钢加速新钢种生产,合金成分预测准确率从80%提高到98%,合金配料成本节省2000万/年;在焦化行业,通过华为智能配煤将焦炭质量预测准确性提高到95%,AI配煤环节每吨焦炭节省成本5~20元,200万吨焦炭企业平均成本至少节约1000万+。

在工业互联网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工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付的关键支撑和关键枢纽,对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以食品行业为例,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通过赋予食品标识,可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查询和共享,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收到产品防伪提醒、追溯生产过程及质量,还可以快速查验产品地理标识,形成国家级标识与知识产权双认证机制。

工业园区具有产业集聚度高,企业关联性强,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突出特点,是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和实现应用落地的重要切入点。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推进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要素、应用七大方面与园区的结合,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各要素在园区的落地应用及融合发展。

工业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价值和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我们要对工业互联网应用给予充分的探索热情,不断创新,向远而行。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