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童文:6G引领全球ICT创新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2.11.15 23:23 来源:IMT2030推进组

2022年11月15~16日,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在上海举办全球6G发展大会。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受邀出席,并于15日发表题为“6G驱动全球下一波创新革命”的主题演讲。

童文博士指出,6G不是5G能力的简单升级,也不仅限于提供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还要具备“后通信”、“后连接”的新特征。6G的大厦是由6大能力支柱支撑起来的,即原生智能、网络感知、极致连接、碳中和、原生可信以及星地融合。

1668526067616036011.png

图一 6G六大支柱

5G有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和mMTC。在此之上,6G将引入另外两个新元素,即“智能”和“感知”,来扩展6G的两大新应用场景。由此,6G不再只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平台,而是一个通算一体、通感一体的智能平台,千行万业都将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智能服务、智能应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智能和感知这两大新元素的引入,将大大增强并扩展eMBB、uRLLC和mMTC的连接能力。除此之外,6G还将引入星地通信一体化,这个由超大规模超低轨卫星组成的空间网络也将支持6G的应用场景。另外,6G感知将成为AI应用的大数据源泉。针对上述应用场景,ITU-R已经达成了初步的产业共识。

1668526067663020725.png

图二 6G典型应用场景

童文博士指出,6G本质上是一个支撑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连接的智能枢纽,它将为人类带来一个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交融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是融为一体的连续体: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操控的神经系统。未来的数字世界不仅仅是数字孪生,更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元宇宙,而6G正是这个元宇宙的坚实底座。6G将在全球掀起一场未来创新的革命,6G使能的六大创新分别是:

(1) 全网感知,通感一体化

在6G网络中,传输比特不是唯一的功能,6G将利用电波的各种传播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多径等,来重构和描绘物理世界。这样,6G网络同时也是一个感知网络,6G终端也是一个感知终端。当网络感知与终端感知一起协同运作时,就可以基于6G网络对整网覆盖的物理世界进行建模,在物理世界里,有网络覆盖,就有无线感知;在数字世界里,有孪生模型,就有全网感知,还有两个新功能,第一是感知辅助通信,第二是全网众筹AI大数据。

1668526067700012451.png

图三 6G全网感知,通感一体化

(2) 机器-机器意图通信

随着深度学习的突破,6G终端可以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输入信号进行深度学习的推理,从而可以实时地按照数字世界的意图,提取客观世界的语义,并进一步地与数字世界进行“效能”的通信。这种基于AI的意图通信在多用户场景非常有效,可以使通信带宽要求降低1~3个数量级,从而使基于AI的机器-机器通信得到普及。

1668526070772089264.png

图四 机器-机器意图通信

(3) 6G-2B面向行业的通感AI一体化

2B是6G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涉及到AI和通感,如工厂、农场、城市、医院的全自动化、无人运作,都可以通过通感AI一体化来实现。6G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通感AI一体化平台,同时6G终端芯片也支持通感AI一体化。比如在未来工厂场景里,物理世界的机器人会嵌入多个6G通感AI一体芯片,其协同感知的信息通过6G网络与数字世界中的AI大脑进行机器意图通信和连接。这种架构和能力已经在华为军团的5G-2B实践中得到了部分实现。

1668526071420000558.png

图五 通感AI一体化

(4) 6G-2C面向消费者通用机器人

面向消费者通用机器人将是6G时代的终端形态,也是智能手机的未来。消费者通用机器人只有两个核心部件——一个机械平台与嵌入的多个6G通感AI一体芯片。这个机械平台通过云端APP由URLLC通信来完成服务动作,机器人通过机器-机器意图通信与云端的AI大脑进行通信。对于一个崭新的服务需求,初期需要人通过URLLC来远程操作机器人。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会进行监督学习,最终成为AI大脑的APP。

1668526071628010079.png

图六 面向消费者通用机器人

(5) 全场景星地融合的全覆盖

星地融合不仅仅是现有的卫星提供短信或eMBB业务,在6G时代,基于超大规模超低轨卫星组网,星地融合将支持eMBB、uRLLC、mMTC应用场景,提供通感AI一体化业务,与地面蜂窝网没有区别。

1668526072388040399.png

图七 全场景星地融合

(6) 后香农的通信框架

在6G时代,需要推动后香农的通信框架,人与人通信为第一类通信,由于机器学习成为主流的通用技术,我们可以把通信的对象用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生成相应的孪生模型。在数字世界里,大量第一系统的通信可以在本地完成,而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可以用经典的香农信道完成。这样,基于原生AI通信的框架将大大提升人与人通信的效率。第二类通信就是前面提到的机器-机器意图通信,第三类通信是URLLC通信,第四类通信是元宇宙通信—协调云端和终端的渲染计算。

1668526072931045498.png

图八 AI后香农通信框架

童文博士指出,以上只是列出6G使能的断裂式创新。诚然,创新是无止境的。华为6G研究团队长期扎根6G理论研究的探索,与此同时,也展开了大量的验证测试工作,例如在亚太赫兹频段,围绕E-Band频段进行了多用户峰值速率、短距低功耗、车载高速移动的测试;围绕220GHz太赫兹频段进行了长距峰值速率测试、感知成像测试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可行性测试;围绕光波段(红外和可见光),进行了6G通感一体在未来工厂、未来医院的测试。此外,华为6G研究团队还对从厘米波到毫米波再到太赫兹的智能反射面RIS进行了可行性测试,也对6G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进行了基于NR物理层协议框架的性能验证。除了这些内部测试,华为6G研究团队还积极参加了IMT-2030(6G)推进组组织的6G技术试验,与产业伙伴完成了2022年的全部测试任务,共同见证了6G从理论逐步走向实践。

1668526073084024955.png

图九 华为6G样机与测试场景举例

我们已经听到6G的脚步声,十年后的6G,必将构建在全球产业链的不断创新和繁荣之上,这也是6G成功的必然之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