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建成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3.05.16 21:05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3年5月16日,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北京移动、华为在中国移动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发布了面向5G-A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并开展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无源物联通信技术原型测试。该研发平台是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移动研究院具备了5G-A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和测试验证环境,为后续加速5G-A技术从创新到产业成熟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更为我公司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了强大的利器。

1684242389796070969.jpg

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建成

5G-A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旨在面向5G-A的新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推动,建设涵盖5G-A端到端的研发和试验环境,探索、遴选新技术方向,推动5G-A端到端的技术演进和国际标准制定,加速产业成熟和应用落地。本次发布的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面向5G-A“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包括X-Layer跨层融通、通信感知融合、UDD时频统一全双工、空天地一体、极致确定、eIoT蜂窝物联网、AI自智网络、无线云网算业一体、智能中继、低碳节能十大关键技术进行技术研发和测试验证工作。其中通信感知一体化平台融合了空口及协议联合设计、软硬件设备复用、频谱资源共享等技术,基于基于具备感知探测能力的毫米波基站,已经可以实现实验室所在园区的道路车辆和行人的测距、测速、轨迹跟踪、目标识别分类,并基于平台进行了系统和算法创新,使有效探测距离可达1千米,并将有效人车识别距离延伸至300米。无源物联eIoT平台通过将蜂窝网络与无源物联技术相结合,搭建具备下行激励与反向散射通信功能的eIoT基站与半无源标签终端。目前,在平台上验证了研究院提出的无源随机接入与标签位置追踪方案,可将传统无源技术的十米的通信距离提升到超过200米,并支持蜂窝网无源标签位置追踪,从而为实现蜂窝网下的低成本万物互联,提升网络的可用性,构建低能耗高效率的通信方式打下坚实基础。

1684242389829045706.jpg

毫米波通感一体基站

1684242389843024367.jpg

无源物联标签

1684242389944083081.jpg

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无源物联通信技术测试现场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表示,协同创新基地5G-A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的发布是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中的关键一环,不仅提供了5G-A关键技术快速验证迭代的强大平台,更是未来中国移动持续提升在无线通信技术上进一步创新的有力抓手,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实现更多的高质量标志性技术创新和突破。

本次通信感知一体化、无源物联通信研发测试平台的发布离不开华为、北京移动的大力支持。中国移动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和行业用户,共建5G-A协同创新基地,打造世界领先的5G-A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构建5G-A产业融合新生态,为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技术新动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