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达15.4万亿元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3.09.05 15:1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稳定工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行业应用持续深入,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1.2%;包含光伏、锂电等在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0.3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4.8%。

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产业运行中呈现出诸多亮点。

一是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7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

二是生产效益逐步改善。1—7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63.2亿元,较一季度提高31.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5%,较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

三是新兴增长点表现亮眼。“双碳”战略引领光伏等行业蓬勃发展,1—7月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276.6吉瓦,同比增长超过56%,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等在内的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324.7亿美元,光伏新增装机97.2吉瓦,同比增长158%。

但也要看到,电子信息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优化电子整机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光伏、锂电等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

二是提升行业供给水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强前瞻性产业布局。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

三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重点推进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过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

四是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做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工作,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企业水平。鼓励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