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算网融合的新一代CDN算力网络

作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事业部 孔令山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3.09.08 17: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过去的20年,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化内容持续丰富、数量飞速增长,特别是数据流量无规则趋势的加剧,为网络感知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支撑5G、家庭宽带用户的快速增长,近年来运营商相继将CDN(内容分发网络)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以大规模建设,有效推动了网络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了用户访问质量。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对于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大算力有着巨大需求的AR/VR、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兴业务的场景日趋丰富,而当前的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其需求,如何发挥运营商网络优势,实现以网强算,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课题。新业态催生跨界技术融合,传统CDN网络向CDN算力网络快速演进迫在眉睫。

互联网技术激发电话网“软交换革命”

电话网是面向连接构建的,在建立通信的过程中沿途节点必须进行资源占用的申请,并实时记录通信状态。电话网的优点是能够比较轻松地保障通信质量和安全,缺点是支持新业务上线极其困难。

互联网在建立通信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资源占用的申请,而是采用报文逐跳转发的形式,中间节点也不用记录通信状态。互联网IP技术天然可灵活支持多业务形态,同时具备超强的生存能力,即只要存在任何一个通信信道,通信就不会中断;但因为缺少建立连接占用的申请,而存在无法保证通信安全和质量的缺点。

将电话网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则可以扬长避短,充分打造算网融合的新一代CDN算力网络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据测算,通过互联网IP技术改造电话网,以软交换代替硬交换,1个IP软交换机架容量可以实现约40倍于硬交换机架的容量;电话网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可节省大约85%的建设、运维和电力成本。可以说,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电话网的“软交换革命”。

可连接DNS锻造CDN特色能力

DNS(域名解析系统)是互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跨界结合的可连接DNS技术概念。

传统DNS运营完全采用面向非连接的互联网架构模型,使用首问负责制的树状架构,其解析结果无法得到保证。可连接DNS通过构建中央控制台,实现所有省(区、市)DNS的有组织连接;通过改造DNS节点,建立更加可管可控的面向连接的DNS运营体系。当前,可连接DNS技术已经支持中央节点和分布式节点保存及利用数据状态信息,支持对所有分支DNS递归和缓存服务器的有效控制。这等价于在互联网DNS架构之上,创新构建面向连接的能力,并基于可连接DNS的可靠性保障,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高可靠的互联网信令体系。

当前,业界已经就可连接DNS与CDN跨界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了实践测试,结果表明,两者深度融合可以带来巨大效益。

一是域名调度更新可在1秒内极速生效。业界对于CDN或者云业务的调度往往通过域名进行,受限于CNAME(别名记录)、DNS TTL(DNS生存时间)、DNS树状控制技术等,调度更新生效往往需要5分钟左右。本研究依托可连接DNS体系,建立了DNS中央控制台与CDN调度中心的交互接口,制定了域名快速再上线的规范,提供了业务域名1秒内极速生效的能力。

二是CDN超精准调度。CDN能够获取用户所属省份DNS的IP信息,并依赖该IP判断用户的归属省份,不过仅能精确到省,严重影响超低时延应用的加速效果。运营商掌握市、县、乡、村级别更为精细的网络拓扑信息,可连接DNS与CDN成功对接后,支持将用户位置标签发送到CDN调度中心,用户请求即可调度至市、县、乡、村。借力大网的可连接DNS,可构建全国20ms、省内5ms、地市1ms的三级算力时延圈调度能力,满足自动驾驶业务等的苛刻要求。目前,调度至区县的能力已向业界开放试用。

综上可知,借助运营商独有的大网可连接DNS,构建CDN超快速调度生效、超精准调度的能力,并已赋能音视频、AR/VR、云游戏等新型算网应用流量超10Tbit/s,真正实现了以网强算。未来,必将创造出更多特色CDN新能力,因此拥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

云边端融合,打造运营商CDN算力网络新“蓝图”

IT界有着三大著名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麦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描述了计算性能约每两年翻一番的变化规律,吉尔德定律描述了带宽约每6个月翻一番的变化规律,麦特卡夫定律揭示了网络价值正比于用户数的平方。

算力资源包括“算”“传”“存”三部分,因此同样遵循以上三大定律。例如,中国移动过去10年间接入主带宽由2Mbit/s提升到1Gbit/s,年增长率高达67%;按照麦特卡夫定律,中国移动的网络价值约为美国AT&T的157倍。那么这些网络价值蕴藏在什么地方?(见表1)

微信截图_20230908170638.png

此处以家庭宽带网络“传”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中国移动接入侧总带宽约为24000Tbit/s,总体平均带宽利用率不到1%,假设只使用3%的端侧传送资源,总带宽则远超现有的CDN总容量。2022年,浙江移动试点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保障视频流畅、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试点范围内的终端算力贡献流量达1.7Tbit/s,单次即可节省1870万元的建设成本。实践表明,端侧算力资源价值巨大,且可稳定高效使用。

运营商每年在建设、运维方面投入高达数百亿元的资金,然而目前仅使用单连接,多连接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尚未充分发掘。终端算力具有超低成本、超大能量的特点,随着运营商重视程度的增强、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算力应用必将走向多元化。

前瞻探索终端算力价值,结合“云”“边”已有能力,本文提出了“分两级建设新一代CDN算力网络的方案”。

其中,一级平台依托庞大的CDN基础设施和其他网络资源,基于运营商CDN自研队伍和软能力,迭代升级集中运维、集中客户响应体系,以及“云边端”协同管理等,主要负责集中化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计费,以及算网业务的分发和调度。

省级平台需要跨专业对接现有管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软探针、城域网网管等,主要负责终端侧的管理和控制。省级平台决定着终端算力挖潜的进度,其建设的艰巨性、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终端算力的价值与终端数量和分布等密不可分,脱离网络拓扑和分布调度,终端算力就没有价值可言。

终端算力的价值广阔无垠,但其价值利用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在产业协同、可管可控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要想发挥算力价值,需要对网络、业务等进行再平衡、再匹配,需要进行大量试点探索,以及提升资源、质量调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如果策略制定得当,终端算力的价值将快速显现。因此,对于“算”“传”“存”资源不宜采用平行开采的方式,技术落地要“先传后算”,能力利用要“先内后外”。

为有效满足AR/VR、元宇宙、AIGC等新生代业务的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大算力需求,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协同合作,充分打通网、业、云、边、端各个环节,不断积累“软硬”能力,加快算网技术融合与能力融通。惟其如此,算力网络方能充分有效服务于千行百业。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