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谈新型工业化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3.10.06 18:36 来源:工信微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数字经济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重要路径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用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实体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工业生态,能够创造出覆盖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对于构建我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要做到“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顺应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型工业化,需要对各个重点产业的核心问题和投入重点进行分析,既要面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着眼于长远布局,实现核心技术及源头技术的突破积累。

当前,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体系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上下游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具有统一协调的能力,比如高校正在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需要有关各方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选好发力方向,一方面强化新型举国体制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避免过度投入导致的重复和内卷。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加强加快核心及原创性技术攻关,要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从娃娃抓起,培养全社会注重科学、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主体发展自己的特色和特长。诸多有特长的人才在自己专注的方向上进行长期研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创新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材料工业的未来建立在数字之上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区域竞争的热点,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支撑。面对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新要求、新目标,新材料产业应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核心路径,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发展效能、发展水平。

材料工业是流程工业,材料工业的未来建立在数字之上。我们要立足材料研发/设计—制备—应用一体化,强化数字研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材料研发“第四范式”,对材料海量数据提取总结“材料—成分—结构/组织—工艺—性能”关系,实现材料设计、工艺优化、性能/质量提升、新材料发现。加速前瞻性产业布局,围绕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6G通信、宇宙探测等未来领域,加快开展关键材料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催生更多新材料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材料体系自立自强实现产业体系自立自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