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自今年大模型迎来热潮以来,诸多企业纷纷入局大模型。百度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其文心一言”更是成我国内首个、全球大厂中首个生成式AI产品。近几个月来,似乎百度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大模型上,其引以为豪的自动驾驶似乎收到了些许“冷落”。
稳站自动驾驶C位
事实上,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不是是在时间还是在研发投入方面,绝不比大模型要逊色。李彦宏还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仅 2020 年一年,百度在自动驾驶上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 200 亿元,且类似的投资行为还要持续 10 到 20 年。
百度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目前百度Apollo已经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等领域拥有业内领先的解决方案。目前,百度萝卜快跑订单总量已超过400万单,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之一。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五城。
资本市场降温,商业化困局如何破解?
但是,纵观整个资本市场的投入,进入2023以来逐渐在降温,原因无非几点,投资长,见效慢(资本回报)以及要受到严格的监管(落地慢),尽管自动驾驶行业整体处于向前发展的态势。
从各个企业来看,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小马智行 2022 年被曝业务收缩,今年阿里也拆分了达摩院并将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入菜鸟。而 2018 年宣布进军自动驾驶的腾讯,更是早已隐身在大众视野之中。
百度也不例外,今年5月以来,自动驾驶业务收缩、高管离职、人员裁撤,百度在自动驾驶业务似乎走到一个分水岭。
过与漫长的资本投入和商业化困局成为了百度的“一道坎”。就目前情况来看,整个自动驾驶领域要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不计成本的投入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大模型与自动驾驶
而百度大模型的问世,是否能够为百度的自动驾驶带来帮助?
在昨天百度世界大会2023上,李彦宏表示,“未来的AI原生应用一定是多模态的,在信息世界之外,一定会重构物理世界,自动驾驶就是大模型重构物理世界的一个典型应用。”
他认为,大模型将会让百度的自动驾驶能力超越经验系统,更聪明处理复杂场景,实现更广泛的时空覆盖。
“在大模型时代来临之际,百度已建立起从技术推动落地、到规模形成反馈、再到反馈优化技术的强泛化技术路线,可以随时支持更大规模的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落地。”李彦宏说。
无论怎样,自动驾驶领域仍需要长效的投资和技术研发,大模型加入百度能够为自动驾驶带来算法和模拟等方面的便利。自动驾驶的“长跑”应坚持下去。